什麼是跨領域美感課程?跨領域美感課程定義與實施

跨領域美感課程模組核心內涵4.1版

壹、跨領域美感課程的定義與類型

一、跨領域美感課程的定義

以藝術媒介、藝術概念、美感元素與藝術資源等作為活化、輔助與融整其他學科學習的媒介、資源與策略及主軸,建構「以藝術為核心」(arts-based)的跨領域美感課程。

二、跨領域美感課程類型舉例

  • 活化型課程:應用藝術知能、議題、策略、資源與活動等,輔助與活化非藝術科目之教學。
  • 交集性課程:聚斂非藝術科目與藝術科目交集的知識結構或美感共通性。
  • 議題式課程:運用藝術領域與社會文化、環境生態等關係,發展符應社會文化發展趨勢的新興議題課程。
  • 學校本位課程:以學校為本位,發展如校本課程、特色課程、彈性課程、主題課程、社區課程等。
  • 窗外式課程:透過其他非學校課程之形式,進行以在地藝文活動、環境生態、媒材特色、國際參訪等為主軸之課程。
  • 混成式課程:課程涵蓋面對面教學、網路學習與同步、非同步學習,並綜整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科技。

貳、跨領域美感課程模組的定義

「模組」是由數個功能不同的元件組成具有特殊目的組件。因此,課程模組包含數個教學功能不同的課程元件,經選擇並加以組合後,可形成具獨特教學目標的課程方案,連續性的課程方案則可形成教學系統。當課程模組形成後,若需調整或修正課程方案時,亦可透過調整課程元件來達成。「跨領域美感課程模組」即是以跨領域美感課程模組的元件組構而成,具有機彈性的課程樣態。

參、跨領域美感課程模組的元件與亮點

一、跨領域內涵

依據課程目標及課程類型,選擇藝術與非藝術領域/科目/議題內涵。

二、美感元素與美感形式

依據課程目標,選擇藝術與非藝術領域/科目、議題和美感元素、美感形式連結的構件發展應用,如創作表現、鑑賞與實踐等藝術活動。

(一)美感元素

視覺藝術:點、線、面、空間、構圖、質感、色彩、明暗等

音    樂:節奏、曲調、音色、力度、織度、曲式等

表演藝術:聲音、身體、情感、時間、空間、勁力、即興、動作、主題等戲劇或舞蹈元素。

(二)美感形式

均衡、和諧、對比、漸層、比例、韻律、節奏、反覆、秩序、統一、單純、虛實、特異等。

三、跨領域美感素養

依據課程目標,選擇之跨領域美感素養。

(一) 美學思辨與覺察省思:以美學底蘊為基礎進行思考辨別並反身自省以發現自我之定位和認同。
(二) 設計思考與創意發想:培養以人為本的同理心並以創造發想、具體計畫發展問題解決的能動性。
(三) 藝術探究與生活實踐:透過藝術活動的探查並應用相關知能於日常生活實踐中。
(四) 符號識讀與脈絡應用:辨識與理解符號樣式及意涵並能適當彈性地在不同脈絡中運用。
(五) 數位媒體與網絡掌握:善用數位科技媒體與網絡訊息並能理解與評價。
(六) 藝術參與及社會行動:規劃藝術活動並以之表達對社會的參與。
(七) 文化跨域與多元詮釋:跨越不同群體、國家與全球文化並進行多元的詮釋。

四、核心素養

依據課程目標,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領域課綱中選擇對應之藝術領域核心素養與領域/科目核心素養。

五、跨領域美感課程構組

依據課程目標,由所聚斂具跨領域美感特質之課程子元件組成,包含課程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活動、教學策略、與教學資源、學習評量。

(一)課程目標:培養跨領域美感素養,參見上述跨領域美感素養的七項指標(可複選)。

(二)教材內容與資源:善用校內外各類合適教材、資源與人員。

  1. 教科書
  2. 自編教材
  3. 校內資源與人員
  4. 校外資源與人員
  5. 跨領域美感計畫網站資源與人員
  6. 其他

(三)教學活動:具備引起動機與學習經驗之課程教學活動。

  1. 課堂聽講
  2. 觀摩示範
  3. 分組討論
  4. 發表分享
  5. 主題探究
  6. 角色扮演
  7. 影片賞析
  8. 網路探索
  9. 校外參訪
  10. 資源人士演講
  11. 其他

(四)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協助學習者達成課程目標之相關策略。

  1. 合作學習
  2. 社群協同
  3. 問題導向
  4. 專題討論
  5. 創意思考
  6. 虛擬實境情境
  7. 網路資源體驗
  8. 觀察探究
  9. 其他

(五)學習評量:除傳統紙筆測驗外,可善用如下多元評量方式。

  1. 形成性評量
  2. 總結性評量
  3. 實作評量
  4. 檔案評量
  5. 同儕回饋
  6. 自我檢核
  7. 其他

六、重要議題
近年強調亮點包含:校內外連結、國際教育、性平教育、人權教育、科技教育、SEL等
(一)108課綱十九項議題:

  1. 性別平等教育
  2. 人權教育
  3. 環境教育
  4. 海洋教育
  5. 科技教育
  6. 能源教育
  7. 家庭教育
  8. 原住民族教育
  9. 品德教育
  10. 生命教育
  11. 法治教育
  12. 資訊教育
  13. 安全教育
  14. 防災教育
  15. 生涯規劃教育
  16. 多元文化教育
  17. 閱讀素養教育
  18. 戶外教育
  19. 國際教育

(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7項:

  1. 終結貧窮
  2. 消除飢餓
  3. 健康與福祉
  4. 優質教育
  5. 性別平權
  6. 淨水及衛生
  7. 負擔的潔淨能源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0. 減少不平等
  11. 永續城鄉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
  13. 氣候行動
  14. 保育海洋生態
  15. 保育陸域生態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17. 多元夥伴關係

(三)社會情緒學習(SEL,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1. 自我意識(覺察)
  2. 自我管理
  3. 社會覺察(社交能力)
  4. 關係技巧(情感識別)
  5. 負責的決策

(四) 雙語:

  1. 國語文
  2. 本土語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語文、閩東語文)
  3. 新住民語文
  4. 臺灣手語
  5. 英語文
  6. 第二外國語文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