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紀錄

111學年度高雄暨屏東縣標竿與種子學校成果發表會

Dsc 5492

 111學年度高雄暨屏東縣標竿與種子學校成果發表會於7月4日在高雄市三民區陽明國小辦理,由協同主持人高震峰教授主持,師培委員高師大許淑娟教授、蔡佩桂教授、屏東大學伍鴻沂教授、鄧宗聖教授、鄭愷雯教授以及陽明國小李昆憲校長、高雄市教育局陳玉芳教師出席參與。

活動分為上下午場次,上午時段率先由國小學習階段進行成果分享。陽明國小的「康普小學堂」,藉由食農教育融合自然與健康以及美術學科,並結合語文文案力與微電影的創作;旗山國小以「皇天后土」為主題,以校本課程進行延伸,透過中文、英文組介紹旗山,並結合藝術與美感素養,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拍攝影片與撰寫講稿;福山國小上學期藉由探討高雄發展之課程,與高美館合作進行閱讀與攝影作品賞析與討論,透過藝術創作方式來展現課程與創作成果,下學期以米勒說唱教材分析,融入校訂課程並尋找素材與創作RAP分享以及簡報製作;屏大附小以人權教育為主軸,上學期進行教育與戲劇展演,下學期以語文領域結合校訂課程,透過文學手工筆「Pen to Japan」進行國際交流;公館國小以「棋藝人生」為題,結合藝文、資訊與語文領域,讓學生學習資訊與遊戲練習操作,並讓學生製作屬於自己的象棋;復興國小以「甘蔗」為發想,認識甘蔗生長過程與經濟價值,結合語文繪本故事與小卡及詩句製作,同時結合自然領域並請植蔗達人教導學生如何種植甘蔗,與生長觀察與紀錄;鳳翔國小透過成果影片分享的方式,以宇宙為主題進行多面向的學科合作,設計多樣化課程讓學生進行操作,理解生活中的美感與創造。

下午場則接續由中學學習階段帶來課程分享。民族國中以聲音結合數位創作絮語故事書,透過拍攝和電腦手繪並進行文案創作,亦配合配樂與音效練習進行創作;陽明國中結合數學、理化、地科與視覺藝術藉由對自然光的觀察延伸到身體對光影的感知,從知識轉化為抽象思考,並進而作創意想像與呈現;文府國中以在地為基礎,結合原民文化並將祖先在土地上開墾貢獻的故事編入舞蹈中,學生除學習舞蹈與原民服飾外,更體驗文化意義;潮州國中結合美感與生態平衡議題,帶領學生進行社區踏查,並以文學美感轉譯與結合科技領域,成為富有在地特色的標竿學校課程與成果;恆春國中「里山冒險寶」上學期以議題式課程發展,運用藝術、社會等學科以及環境生態關係發展出多元文化議題課程;下學期則以關注人和社會、環境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美感觀察與創造力和社會意識,啟發對環境、性別和藝術之理解;新莊高中透過觀察生活周遭環境,輔以環保意識結合跨域課程,帶領學生認識色彩、搜集素材、雲和夜間觀測介紹天文,創作出永生花、星座果凍、羊羹等作品,培養學生觀察力與環保意識;小港高中課程從「發現你的文案力」到「故事培養皿」,嘗試從表達形式的各種可能性發展出更有感與有趣之課程,以開啟五感為目標創造有別於過去認知的說故事體驗,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斷對話與合作,並以文創設計為終點;中山工商整合一般學科與技職餐飲知識專業,引導學生在專業課程中實踐數學、國文與藝術領域概念,在上下學期分別透過課程培養學生對構圖、色彩以及空間等美感整合性練習與呈現;潮州高中結合藝術、數學與文學三學科合作,以數學函數歐拉公式為主題,設計藝術媒材結合文學練習創作的跨域課程;嘉義東石高中以「槍砲、病菌與鋼鐵」一書為發想,讓學生從社會、疫情以及戰爭為題,嘗試講課程理解為生命文本,結合藝術與不同文化之體驗和參與式創作,讓學生理解生命價值與美感素養教育。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