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紀錄

桃園市漢英高中:中國水墨藝術鑑賞

時間:106年04月26日(星期三)

講師:龍潭在地藝術家
「藝術家畫室」負責人 吳育賢老師

地點:德芳樓6F 綜合演講廳

講座內容:

吳老師當日帶著自己水墨用具,瀟灑地來到漢英高中。他頂著一頭灰白的中長髮,渾身散發著藝術家的氣息,當他毛筆一落紙,便可看出老師控制墨色與水分之間的技巧非常純熟,學生們看得目不轉睛。

 

吳老師上半場首先對於中國水墨做了一番介紹,從先秦,唐宋到近代中國。然後再對現代水墨畫的技巧演變做了一番講解與展示,底下學生與老師們聽得似懂非懂。但當老師一拿出他的教學縮時影片給在場的所有人看時,馬上大家就明瞭剛才所說的差異之處,由此可見,教學的設備包含高解析度的錄影與實務投影,在美術課上對於促進學習的效果有立竿見影的不同。

 

後半場則是學生的實地操作演練時間,同時演講台上還繼續重複播著老師的繪畫技巧示範影片,學生邊看邊操作,老師並走下講台指導同學墨色的調整,與濃淡深淺之間的變化。

另外則是大家普遍有構圖的問題,吳老師又特別拿了一些他的學生作品作為構圖的舉例,在與傳統名家作品做比較,以此深化學生的體驗與學習。

心得與回饋:

教學設備的豐富與多元對於學生的學習影響成正比

1.校外的專業人士,往往是帶領學校教學現場老師進步的最大動力。當我們看到老師所帶來的拍照器材,以及對影片處理的技巧,及他個人工作室中那台與投影幕、電腦連結無縫接軌的實物投影機,我馬上聯想到的是,這在我的寫作課程應該也可以有很強大的運用。不禁希望自己教室裡也能有一個這樣好的設備可以輔助教學有多好!

2.教師若能現場示範,學生的反應都會相當熱烈且有共鳴。

  當時吳老師拿出自己的專業用具時,學生便以驚呼連連,再加上老師現場揮毫,示範技巧,所有學生都馬上活了過來,並躍躍欲試。也因如此,之後四月五月的課程中,我們的美術老師也收拾起自己原本較為害羞的個性,現場作畫給學生們示範,除了讓學生對老師升起一點崇拜的心外,我們也發現,這樣子做學生對老師的信服度增加許多,對於之後的課堂活動,推動起來都順利許多。

3.對於古代中國,學生的認識以及共鳴明顯降低很多,在課本選文以及考試測驗古典比重仍不輕鬆的情況下,思考如何讓學生提起對古典作品的興趣實為教師一大挑戰。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