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紀錄

2022臺灣跨域美感教育國際論壇—疫情時代美感教育的永續發展

主視覺海報a1 Rgb 小
主視覺海報

專題演講x圓桌論壇x課程分享x案例分享x公民論壇x美感踏查

 

時間|11月11日至12日 (星期五至六) 09:00-17:00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另有線上Facebook及Youtube直播!

本次論壇於111年11月11日至11月12日間辦理,主題為「疫情時代下美感教育的永續發展」,主要在探討疫情時代下美感教育於國際間的因應實務與發展動向,並希望透過於論壇辦理過程中的跨域交流,進一步理解美感教育計畫對教師的自我增能賦權及學生美感學習之經驗與歷程等教與學相關議題。希望透過國、內外美學教育實務的交流分享,深厚目前計畫所累積之經驗,促進美感教育的研究與發展,以期計畫持續茁壯並邁向永續。


專題演講I   視覺藝術教育:分歧的模式

引言人|趙惠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主持人
演講人|ELLEN WINNER 美國波士頓學院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


在本場演講中,WINNER教授將介紹視覺藝術教育的思路與方法,討論她在哈佛大學「零計畫」(PROJECT ZERO)研究中心所進行的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此外,WINNER教授將說明她所發展的「STUDIO THINKING」概念,即學習某種藝術媒介所開發出的多元思考模式,例如批判性思維、創意思考等,能夠發生學習遷移,以其他的藝術媒介實踐。

Dsc 0500s
與會人員與國外講者視訊合影留念

專題演講II  優質藝術教育的特質:製作藝術教育蛋糕的訣竅

引言人|李其昌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演講人|Robin Pascoe   澳洲梅鐸大學健康與教育學院榮譽研究員

在本場演講中,Pascoe教授將向大家介紹如何與藝術教師合作,幫助他們更理解藝術教育,以及協助其開發與推動相關課程。

要做好蛋糕,不單是列出原料就好,當然也不是攪拌蛋糕麵糊和烘烤蛋糕就行了;重要的是,在做蛋糕的過程中,我們誠心致志投入其中,當蛋糕完成、送入口中,我們享受它帶來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Pascoe教授為本次演講訂定的主題,不僅僅是想玩文字遊戲,也是基於他在個人生活和專業職涯上,都致力於推動優質的藝術教育。那麼,優質的藝術教育有哪些特點呢?該如何定義「最優質的藝術教育」?「優質藝術教育」這如此難以捉摸的概念,究竟是什麼意思?

本次的演講會將重點放在學校的藝術教育;雖說,學校的教育藝術僅為社會藝術教育的一小部分,卻對於整個社會的福祉和健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再者,英文常常使用「優質」這個詞,但大家對其含義卻沒有一定的共識。Pascoe教授將「藝術教育的品質」的重點放在藝術教育的獨特性或特殊性,以及我們要如何鑑別出好的實踐方式。對此,Pascoe教授將與我們分享來自他研究和經驗的一些觀點,關注藝術教育的標準,以及如何周到、嚴謹地衡量其卓越程度。

4121361 1 1 1
Robin Pascoe 教授演講影像

圓桌論壇I  各國美感教育對疫情的因應與轉化

引言人|武曉霞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
主持人|林小玉    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與談人|

  • Janet Barrett/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捐贈榮譽退休講座教授
  • Karen Neervoort/荷蘭方提斯應用科技大學藝術與表演學院院長
  • 石崎和宏/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系教授
  • Daniel Harris/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研究與創新副院長

透過各國美感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由自身角色觀點立場之實務經驗及研究觀察等出發,分享「藝術教育於疫情期間施行概況」及「藝術教育於疫情下的因應與轉向」兩大議題相關內容,並對比我國疫情下美感教育發展,探討疫情時代下國際間美感教育發展動向。

Dsc 0672s 1
來自日本、澳洲、美國、荷蘭國際學者,精彩分享內容吸引與會人員

圓桌論壇II  學生在美感教育獲得的學習經驗與表現

主持人|黃純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

  • 王慧敏/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 吳岱融/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 林靜娟/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專任副教授

  • 洪詠善/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
    臺灣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高震峰/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

論壇議程之規劃,邀請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之團隊代表,分享所屬美感教育計畫的實踐歷程,論題亦涵蓋學生於其間的學習經驗、表現優缺點及面臨之挑戰等,並以自身經驗提供未來美感教育推動上的相關建議,促進學生的公民美育甚或全球美育之培養。

Dsc 1340s
圓桌論壇II 與談人合影

美感教育課程分享

語文、數學、社會、自然,這些我們熟悉的學科科目,如果碰上藝術的加乘,會產生怎樣的火花?12所學校實際教學案例分享,加深對跨領域課程的認識了解!師培化育課程問答,了解專家入校對教學現場帶來的變化;還有議題式跨域課程創發,社會議題的融入如何增加學生的學習刺激?以上就讓經驗豐的老師們來分享!

  • 語文與藝術間的共融

主持人|羅仕龍 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分享人|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國立南投高級中學

  • 數學科與藝術的交織

主持人|賴以威 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分享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臺南市立佳里國民中學、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 當社會人文遇上藝術

主持人|石蘭梅 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分享人|彰化縣鹿港鎮鹿東國民小學、桃園市立楊明國民中學、高雄市立小港高級中學

  • 自然加成藝術的火花

主持人|廖培鈞 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

分享人|苗栗縣頭份市信義國民小學、彰化縣立彰興國民中學、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

  • 師培跨域課程Q&A

主持人|伍鴻沂 教授(退休)(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

分享人|郭美女主任(國立臺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張玉山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運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陳俊文助理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 議題式跨域課程創發

主持人|羅雅柔教授(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

分享人|桃園市桃園區慈文國民小學、花蓮縣立國風國民中學、國立金門高級中學


美感教育案例分享

美感不僅是課堂中的學習,更是課後生活中的精神泉源。幼兒、中小學等不同學習階段有哪些美感教育案例?校園環境、設計體驗行動、城市美感地圖…不同面向切入的美感教育又有哪些實際案例與成效?疫情時代,美感計畫有哪些可能性?以上精彩內容,就讓各美感計畫的領航人,以及合作學校教師,來帶大家一探究竟吧!

  • 疫情與美感課程創發

主持人|黃純敏 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分享計畫|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

  • 美感體驗設計與行動

主持人|陳韻文 副教授(高中藝術生活學科中心表演藝術諮詢委員)

分享計畫|見美.踐美.漸美—建構美感學習地圖之方案實踐實施計畫、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

  • 幼兒美感大手牽小手

主持人|高震峰 教授(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分享計畫|幼兒教育師培大學師資美感素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

  • 學校與美感擴散基地

主持人|李其昌 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

分享計畫|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

  • 中小學教師美感培力

主持人|莊敏仁 教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分享計畫|中小學在職教師暨行政人員美感素養提升計畫、中小學師資生美感素養培力課程發展計畫

  • 校園美感環境再創造

主持人|陳淳迪 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分享人|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美感教育公民論壇—化美成識

主持人|陳韻文 副教授  (高中藝術生活學科中心表演藝術諮詢委員)

「公民咖啡館」是由Juanita Brown及David Issacs所提出,其實施目的在展開對話,希望透過議題討論的方式,讓一群人坐下來,互相傾聽對方的想法,就像在咖啡館喝咖啡聊天一樣。透過討論過程,也將引發參與者對於所討論議題的反思,相互的去分享知識,進而找到新的行動契機。

此次美感教育公民論壇即以公民咖啡館之公民參與模式辦理,並將討論的議題同步開放於網站進行徵集,分別從「後疫情時代的美感教育」及「美感教育的永續之道」等項下分類相關子議題,經歸納彙整後,於活動當天進行討論,嘗試凝聚各方參與者對於美感教育議題的共識。

<公民論壇電子書> (建議以電腦瀏覽)

桌長名單:
吳岱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呂瑞芬/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兼任講師
李其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教授 
張中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教授(退休)
曹亞倫/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郭瓊瑩/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鄧宗聖/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教授
賴文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美感踏查I:自由主義之路

紫藤廬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之前後究竟發生了那些事?周德偉、殷海光、胡適、雷震與《自由中國》雜誌的關係?馬廷英教授來臺後又歷經了怎樣的政治風暴? 除了一般罪犯,臺北刑務所裡還有許多人因政治、叛亂、戰爭事件而被關押,雖然這座石造監獄目前只剩下北邊的圍牆及運出死刑犯屍體的門,但這些故事於現下仍具有啟發性,使大眾從中獲得省思。

主持人|陳淳迪 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主講人|簡肇成(水瓶子) (青田七六文化長)

主講人|何良正(臺北市立文獻館導覽講師)

Dsc 1427s

美感踏查II:溫羅汀水岸地圖

隨著時空的更迭,以101為標的的水泥色系的臺北市景,已難以想像這座大城市曾是一片由霧裡薛圳、大坪林圳及瑠公圳交織成水道縱橫的阡陌農地;從大坪林地區開始往北一路交集、貫穿整個大臺北的這三條大圳如今消失到哪裡去了? 沿著隱埋在金華、永康街區的第二霧裡薛圳的支線軌跡,答案或許將悄然浮現。

主持人|高震峰 教授(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主講人|洪幸如 (黃金種子有限公司)

主講人|楊晴茗(黃金種子有限公司)

P1050863s

綜合座談暨閉幕式

主持人|王淑娟(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副司長)

與談人|

  • 林劭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長
  • 林玫君/國立臺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 洪詠善/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漆志剛/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 趙惠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 劉惠媛/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
Dsc 1599s
Dsc 1644s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