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紀錄

臺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從感性的理性美學-裝置藝術的空間測度

時間:105年10月25日(星期二)

講師: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所陳箐繡 博士

地點:臺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視聽教室

講座內容:

  1. 從美的研究與藝術的研究主要涉及內容與形式、唯物與唯心、理性與感性。
  2. 切入主題,以感性的理性美學講述。
  3. 美學」這個詞是翻自日本所譯的「美妙學」(我們以往許多對西洋詞語的翻譯都來自於日本,如”哲學”這個詞亦然),然而其實「美學」這個詞本身往往會引起我們漢語使用者的誤會,以為這僅是一門探討「美」(beauty)的學問-即使,美學與美有緊密的聯繫-然而「美」只是美學所探討眾多型態的一種。
  4. 賞析教授作品與講述作品內容,從美學觀念探究藝術人文風格。

心得與回饋:

「美學之父」包姆嘉登是一位德國的哲學家,他的許多著作後來都成為了康德教學的課本,然他真正的成就是主張將美學變成獨立學科,並將它命名為「aesthetica」(英文則作aesthetics)。                                                                                
在傳統的區分上,人的認識能力有兩種,一種是感官經驗,一種是理性活動,也就是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又分為兩種,為邏輯思維還有與直覺、想像等有關的感性思維。
然而包姆嘉登無法忍受他那個時代將邏輯思維與感性思維絕然二分,並獨尊清晰的理性邏輯,卻缺乏對感性的研究。由於當時的理性主義哲學盛行,他認為當時的哲學系統有個漏洞,研究「知」之認識的有邏輯學,研究意志的有倫理學,然而研究情感的感性認識卻一直沒有一門相應的學門。因此他認為應當建立一門「aesthetica」作為研究感性認識的科學。美學,正是融合了感官經驗、理性邏輯與感性思維的一門科學。                                                                                
aesthetica此字源於希臘字aisthanomai(感受,英文字aesthesia則為知覺之意)而鮑姆嘉登即是從此希臘字中推衍出”aesthetica”一詞,意謂研究「the aesthetic」-感覺經驗的學問。                                                                                
也因此假若按aesthetica的正確中文翻法,應該是叫「感知學」或「感性學」。                                                                                
在哲學用語中,「感性」並非指一般的說法如「這個人很感性」,一般用語的「感性」往往指的是這個人情感豐富、情緒化,然而在哲學用語中的「感性」則是意指「非邏輯概念的,感官所感覺、知覺經驗的」。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