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跨域昂揚•美感續航」系列活動全台跑透透,一共五場活動接力舉辦。
第一場「北域美境 — 跨域創課務實沙龍」於11/03(五)在政大公企中心辦理,由協同主持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陳淳迪教授開場,其中包含國北教大實小詹羽菩老師、新北中山國小劉美玲老師、北市天母國中段世珍老師、新北青山國中小張晨昕組長、國立基隆女中林宏維主任、國立花蓮高工黃兆伸老師等教師的精彩課程分享。
最後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張玉山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徐秀菊院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江學瀅副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陳俊文助理教授等師培委員擔任桌長的跨域世界咖啡館環節,與所有參與師長討論不同的學科領域跨域美感課程、中央/地方/學校必要的行政支持與經費補助等面向,以讓未來計畫推動更能貼合一線教師之需求。
第二場是桃竹苗區「美感育苗──破竹深耕桃李滿園」,於11/8(三)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舉行,由計畫協同主持人陳韻文副教授主持,計畫師培委員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陳孟亨副教授、中國文學系羅仕龍副教授陪同,和桃竹苗及新北各地的教師參與。活動由回顧影片開場,在簡要介紹計畫概要後,上午由桃園市大勇國小鄭永峻主任、苗栗縣頭份市信義國小賴佳秀主任,分別分享他們如何從組織跨校團隊與應用校本課程,促進課程的發展與永續;陳孟亨教授則從生活與美感出發,分享跨域美感課程的建構。接著進行鐵道藝術村導覽,除簡要介紹鐵道藝術村外,也介紹了現場的藝術家展覽。
下午由桃園楊明國中張素菁主任、新竹縣竹北市興隆國小李林異主任接續分享,張素菁主任分享了跨域美感課程理念、校外社區資源的應用;李林異主任則從行政支援的角度切入,分享能夠運用的校內外資源,以利於教師推動課程;而羅仕龍教授介紹了他如何應用外部資源,與師資生共教共學,一同成長的歷程。最後的咖啡館討論,透過桃園市立桃園高級中學林奇龍教師、許廷瑋教師,桃園市八德區大忠國民小學邱鈺鈞教師,及兩位師培委員國立清華大學陳孟亨教授與羅仕龍教授的帶領,從教師、行政、大學、學生等四個角度,討論對於現場問題的解方與未來的想像。
第三棒的雲嘉南場「美感遍布—雲嘉南足跡回首昂揚前行」於11/24(五)在國立臺南大學雅音樓舉行。由計畫協同主持人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林小玉教授主持,計畫諮詢、師培委員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王婉容教授、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戴君安教授、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陳箐繡教授陪同,也邀請到了臺南大學音樂系系主任朱芸宜副教授致詞。由於與會嘉賓多非本計畫師長和學生,林小玉老師先向大家介紹跨領域美感計畫,說明跨域美感課程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有趣,達到1+1>2的效果。
接著是各類型的跨域美感課程分享,由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陳佳萍主任分享其學校向陳澄波、林玉山等大師致敬的學校本位課程;國立北門高級中學張力中老師分享結合物理和美術的交集性課程「看見彩虹」,也認為能讓學生將兩個學科融入的學習;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賴如茵主任分享議題式課程「讓偶告訴你」將偶戲結合原住民議題,從臺灣原住民連接到全世界原住民,落實在地全球化,並運用偶戲這個藝術媒介讓孩子們發想劇本與反思歷史。
臺南市立佳里國民中學蔡佩君組長和雲林縣莿桐鄉育仁國民小學施明宏老師皆分享活化型課程,佳里國中的「資深音符藝數家」系列課程活用音樂輔助與活化數學、英文、生科等學科,讓學生用英文描寫對於海洋的心情和運用幾何概念與節奏;育仁國小則結合自然課的認識種子與繪本教學製作了雨聲棒、紙箱鼓等樂器,在校慶進行演奏。嘉義市立玉山國民中學張銘修主任分享窗外式課程「巷弄裡的記憶」與「巷弄觀察家」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在嘉義的老巷子裡尋找上一代的故事,也發現巷弄的特殊色彩與其顏色的意義。
下午的跨域美感世界咖啡館也相當精采,陳箐繡教授提及跨域美感課程有許多可能,像是海洋永續可以結合自然、性別議題可以結合社會、校園霸凌可以結合語文等等。在「行政支持與經費補助」部分張銘修主任和陳佳萍主任分別用自身經驗鼓勵老師們努力向學校爭取想做的計畫。戴君安教授則期望大學也可以有跨科系的課程與合作,讓一些師培生在大學就有跨域的概念。賴如茵主任和蔡佩君組長分享有組員提及「跨域美感的能量擴散」可以到家長身上,讓家長一起參與、了解孩子現在在學什麼,可以對美感教育有更多認同。
第四場高屏東區「跨域十年──高屏回首昂然續行」於同一天在屏東市數位青創中心舉辦,由計畫協同主持人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高震峰教授主持,計畫師培委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跨領域藝術研究所蔡佩桂副教授、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鄧宗聖教授、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鄭愷雯助理教授以及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郭美女教授陪同,共有將近三十位來自高雄、屏東與臺東三地的教師參與。
活動首先由協同主持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李其昌教授從雲端直播開場致詞,高震峰教授進行計畫概覽簡要介紹。接續為圓桌論壇教師經驗分享,第一組屏東潮州國中鄭雅文教師、鹽埔國中林素梅教師分享跨域課程的生活與連結、轉化與再生;第二組高雄陽明國中邱于欣教師、小港高中教學團隊方姿文教師、洪慧霖教師、張哲倫教師分享學科與藝術的結合與轉化、過往執行經驗所遭遇之挑戰與因應策略;第三組屏東恆春工商鄭怡婷教師、恆春國中蘇怡雯教師分享學校與社區間合作、藝術跨域教師社群的增能賦權,以及未來能繼續思考發展之脈絡與討論。最後的在咖啡館桌長教授們帶領下,師長們從不同面向進行討論,期望能經由此次的交流與分享,持續散播跨域美感的種子與量能。
系列活動壓軸的第五場,中彰投區「中彰投手牽手──跨域美感快樂向前走」於11/30(四)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求真樓演講廳辦理,由計畫協同主持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莊敏仁教授主持,計畫諮詢、師培委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施秝湘講師、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郭美女教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李靜芳教授、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黃鈞偉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羅仕龍副教授陪同,也邀請到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康敏嵐教授擔任講評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暨研究所高嘉宏助理教授共同座談。本場活動高朋滿座,共有超過一百七十位教師與學生參與,現場氣氛熱絡。
活動首先由中教大音樂系表演弦樂四重奏,以及台體大舞蹈系帶來舞蹈《颯》,學生們的精采表演為活動拉開序幕。由於與會嘉賓多非本計畫師長和學生,莊敏仁教授首先介紹了計畫的核心目標與發展重點,接著是有獎徵答時間,以五感六覺與課程模組,讓學生們更能直接體會何謂跨域美感概念。論文發表環節有南投縣秀林國民小學唐子騏主任及臺中市大里區大元國民小學林晏霆老師作為代表,他們從學校本位課程建構模式,並以各自學校作為跨域計畫實施和研究案例,擔任評論人的郭美女老師和康敏嵐老師皆給予正面回饋。接著是歷年參與過跨域計畫的學校分享執行經驗與成果,六所代表學校師長分別為:彰化縣鹿港鎮鹿東國民小學周雅宜老師、國立南投高級中學廖燕清老師、臺中市潭子區潭陽國民小學王嘉玲組長、彰化縣立萬興國民中學陳令怡老師、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朱忠勇老師和臺中市北屯區仁美國民小學謝婉妮老師,老師們的精采分享回顧了計畫十年歷程。
下午的美感教師國際參訪分享也很豐富,臺中市立四箴國民中學呂昀潔老師分享了於韓國觀摩的各個學習階段學校、不同導向的教學方式與首爾藝術創意中心機構見聞;臺中市北屯區仁美國民小學謝婉妮老師則分享了法國巴黎的街景建築之美,和於學校參訪看見的老師教學方式,將國外的見聞帶回台灣並持續擴散美感量能。最後的師培教授「座談沙龍」,由莊敏仁老師主持討論,教授們以對談的方式切入跨學科教學的效益,從不同面向談到如何開發跨域美感課程,更期許未來師培生們能接下挑戰。
系列活動讓許多學校、師長與學生首次接觸、再次認識跨領域美感計畫,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到校內課程的實踐、從行政過程的辛酸到課程推廣的成就,多元豐富的內容使與會人員收穫滿滿,在眾人心中埋下跨域美感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