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百寶箱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具體成果

一、區域比率與數量

本計畫參與學校遍布全臺各地,小學階段學校有86所,中學階段有65所,特教學校2所,共計有153所。

圖1:108 1各區方案產出比率圖
圖1:108 1各區方案產出比率圖

進入108學年度新的期程之後,本計畫重新調整分區,使各分區校數較為均衡,從圖1可見各區產出的方案大致平均。

若從各階段來看,如圖3所示,小學階段共產出92件方案,約佔59%;中等階段產出61件方案,約佔39%;特教階段產出2件,約佔2%;總計實收155件課程方案。

圖3:108 1各階段方案產出比率圖
圖3:108 1各階段方案產出比率圖

小學階段比率較高,除原本小學校數較多之外,此次共有6間學校繳交2件以上的方案,皆是小學階段,也是促成小學階段比率較高的因素之一。

二、參與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之教育人員

參與跨領域美感課程方案開發與實施的教育人員,本計畫進入新的期程之後,參與人數有明顯的增長,如表1所示。

表1

所有參與人員中,可分為藝術類教師、非藝術類教師及其他,其他類別中則包含校長、主任、校務人員或校外講師等等。其中,增幅最大的為非藝術類教師,由此可見,美感教育的推廣不分科別,有越來越多的非藝術類教師願意一起投入跨領域美感課程的開發。

三、參與學生及授課時數

進入108學年度第一學期之後,參與跨領域美感課程的學生數從表2可見,105學年度有13,218名,至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已有19,021名學生參與。僅一學期的參與人數,就比過去一年所參與的人數還要多,顯見人數增長之高。

表2

若從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參與學生的班級別來看,多數在普通班實施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但仍有少數在藝才班、資優班、資源班、體育班等班級實施,詳如圖4。

圖4:實施班級類別比率圖
圖4:實施班級類別比率圖

在授課時數方面,從圖5所見,至108學年第一學期的授課時數暴增至7,049個小時,可見除參與學生變多外,他們參與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時間也增加了許多。

圖5:105 106、108 1授課時數長條圖
圖5:105 106、108 1授課時數長條圖

四、課程方案跨科數

跨領域美感課程旨在融整藝術領域科目與其他學科,發掘領域之間的共備與共教性,使學生在不同學科之間培養核心素養,並啟發融會貫通的能力。從此而言,跨領域美感課程皆為跨科設計。跨科數的計算方式,假設某課程方案的跨領域科目為視覺藝術、數學及國文,則跨領域科目數為3科。統計108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方案跨科數如圖6所示:

圖7:105 106學年度跨科比率圖
圖7:105 106學年度跨科比率圖

在105-106學年度間,跨2科的比率是較高的,佔39%,其次為跨3科,佔27%。至108學年度第一學期時,卻轉為跨5科(含)以上者佔最多數,其次為跨3科者。可見本計畫種子學校教師隨著計畫期程進展,對於跨科目的教學愈來愈熟練,也較願意嘗試更多科目的跨領域美感教學。

五、課程方案藝術領域科目融入情形

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核心概念,是以藝術概念、美感元素與藝術資源等,融整其他學科之教學,作為活化、輔助學科學習的媒介、資源與策略,建構「以藝術為核心」(arts-based)的課程。因此,藝術領域科目融入情形亦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因在藝術領域中又有跨科情形,如某校課程方案為融入視覺藝術及音樂,另一校則結合音樂及表演藝術,則統計方式為視覺藝術類1科,音樂類2科,表演藝術類1科,小計各科數量後再與計畫階段所有課程方案數製成百分比。

圖8:108 1藝術領域科目融入情形
圖8:108 1藝術領域科目融入情形

在藝術領域融入情形方面,如圖8,以視覺藝術類為最大宗,音樂類及表演藝術類次之。

六、課程方案學科融入情形

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推行,除了藝術領域科目之外,學科的融入亦是一大重點,跨領域的模式幫助許多學科與藝術領域相結合,以更多元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理解其中的意涵及應用方式。

此次統計上依據課綱所示的領域為畫分,每個課程方案可跨2科以上,採最大量科目數加總,如某校跨國文、歷史、地理、資訊,則計為語文領域1科,社會領域2科,資訊領域1科。如圖9所示,可見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的學科融入情形,以語文領域佔27%最多,自然領域佔16%次之,再次則為社會領域佔15%。

圖9:108 1學科融入情形
圖9:108 1學科融入情形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