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source:kinmen daily>
113學年度金門縣合作學校期中執行交流分享會,於日前在金門縣金湖鎮多年國民小學順利舉行。會議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與教育部跨領域美感卓越計畫團隊共同主辦,多年國民小學協辦,攜手推動跨領域美感教育,促進學校間的交流與教學創新,並透過經驗交流與成果分享,深化跨領域美感教育的推動,為教育現場注入更多創新與美感思維。
此次交流分享會邀請多位金門專家學者與跨領域美感卓越計畫成員共同參與,包含跨領域美感卓越計畫協同主持人李其昌教授、陳淳迪教授、陳韻文副教授,以及金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李金譚主任、代表金門大學建築學系曾逸仁副教授團隊出席之林豔均講師、多年國民小學張志猛校長,共同見證金門縣合作學校的教學成果與推動經驗。現場更有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周祥敏科長及其科員蒞臨參與,關心跨領域美感教育的推動情形,並給予高度肯定。
會議開場由計畫團隊致詞,強調跨領域美感教育的重要性,並感謝金門縣各合作學校的積極參及努力。隨後,來自金門縣立金寧國民中小學的許汎穎主任針對課程成果進行分享,詳述學校如何結合美感與學科知識,創造多元學習情境。金寧國民中小學以「島嶼的芬芳線索—金門秋日的氣味創作」為主題,帶領學生漫步金門街道如中藥房等特色場所,以金門獨有的秋日氣味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主任更進一步分享,透過數學概念的課程運用,讓學生學習如何以數學規律應用於編織的實際創作。這樣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實作中,除了體會到生活美感的呈現,也能與學科知識進行連結。
緊接著,由金門縣金湖鎮多年國民小學余宛錡組長分享學校在推動跨領域美感教育中的具體實踐。宛錡組長以「看見多藝點」為主題,分享了透過《腦筋急轉彎2》中的新角色,幫助學生清晰地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特別是阿焦、阿廢等情緒的識別。除此之外,宛錡組長更巧妙結合台灣傳統符咒文化,帶領學生創作屬於自己的「福咒」,並運用廢紙進行手抄紙創作,將藝術美感融入作品中。透過這一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創作中體會了文化傳承,並實踐SEL社會情緒學習的自我關懷與他人的情感連結。
透過這些實務經驗的交流,參與者不僅深入了解跨領域美感教育的實施策略,並共同探討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促使美感教育與各學科教學更加緊密結合。
活動最後,與會人員進行座談與討論,彼此交流心得,激盪更多創新教學的火花。教育部跨領域美感卓越計畫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與各地學校合作,推動更具多元與深度的美感教育,讓學生能在學習中感受美、理解美,並培養跨域思維與創造力。
此次交流分享會不僅是階段性成果的驗收,更為未來的教學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透過多方合作,期盼能持續推動跨領域美感教育,實現各學科領域之間的深度融合,開拓教育新視野,讓更多學子體驗創意與學習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