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 推行滿5年

新聞來源:中等學校暨國小階段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開發計畫 新聞連結: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7673

教育部將103年定為我國美感教育元年,至今已五年歲月,「中等學校暨國小階段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第二期程也已接近尾聲,陪伴各地師生創造出因應十二年國教理念的課程。為了激盪出更多火花,總結今年執行成果,6月底將在全台各地辦理三場「全國教師聯合會議」,其中將於 6月28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202演藝廳,邀請師藝司李毓娟副司長和彭寶樹科長蒞臨。本次會議邀集來自全國各地中等以下合作學校老師、各學科諮詢委員以及師培大學教授們,攜手回視過去成果,並放眼展望未來。

本計劃於107年由原本的高中、國中更進一步銜接至國小階段,完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階段,推動跨領域美感課程的發展與實務。合作學校團隊從67所中等學校,大幅擴增加入110所國小階段實驗學校,形成全國共計177所合作學校的研究規模,並結合計畫合作之師資培育大學及師培生,期能培育跨領域的師資人才,提升職前教師的跨領域整合能力。

本次全國教師聯合會議主要內容分為三大部分,涵蓋106年度第二學期之行政推動、課程實施、師培端運作之經驗分享,探討的議題更加多元全面,希望透過這三方的多管齊下,讓美感教育的未來更加茁壯。各合作學校將於此次會議展示過去一學年實施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成果,行政端及師培端也將分享過去推動計畫的經驗,讓參與的嘉賓互相交流與學習。以下分區介紹幾例特色課程。

北區:臺北市永春高級中學藉由地理實察讓學生認識信義區的空間規劃,省思信義區色彩配置特色,並分析色彩協調度。美術課則從色彩學出發,收集信義區色彩樣本建立色票系統,讓學生重新規劃都市色彩。課程結合藝術與地理實察,將美感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宜蘭縣立成功國民小學,透過國語課程〈宮崎駿的想像之泉〉教學,帶學生認識宮崎駿的創作歷程,了解作品的誕生歷程。進而發想創意短劇。課程結合語文、藝術、戲劇,引進專業偶戲老師,教導學生如何運用材料,將構想的角色實際製作完成,配合自創劇本進行演出。

中區: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從國文課〈赤壁賦〉出發,從文章哲理出發,以美術領域常見的數種媒材為產出,並由同學上台發表作品及評賞。學生創作的作品包含水墨畫、西畫、數位創作,透過藝術媒介讓經典文學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彰化縣田尾國民小學教導學生從音樂欣賞中,聽出旋律美感,藉由畫出圖形譜,了解音樂美感中對比的定義。同時配合校本特色課程「悠遊藝樹-花現田尾」,透過課程習得美感元素,將其運用於盆栽雕塑造形中,使課程更貼近學生生活經驗。

南區:國立北門高中將數學「作圖」與美術的「繪畫」產生連結,瞭解正五邊形的作圖概念後,組合成立體的正十二面體模型,除了訓練學生數學推導及作圖能力,也透過實作活動增進學生合作力,讓數學課成為具體而富含美感體驗的課程。嘉義市立玉山國中學課程「讀出經典‧再現唯美」,融合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國文,指定各班一篇文言文成語故事進行閱讀理解與劇本改編,從古文中讀出文辭與場景動作的細膩美感,並在表演課進行肢體練習,視覺藝術課創作古裝角色,最後各班發表演出。藉課程增進學生文本理解及上台表達能力,用當代思維再現中國古典風格,體會文本後的深厚意義。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將社會、視覺藝術與資訊科技領域結合,帶領學生進行古蹟巡禮,而後創作「時光憶(藝)牆」壓克力雷雕作品。寓教於樂的博物館學習,讓歷史不再冰冷,雷雕課程使學生肯定自創藝術作品的價值,更由觀賞者成為創造者,「城牆故事說不完」將繼續訴說著藝術之美,從現在邁向未來。

誠摯邀請關心美感教育的各界先進蒞臨指導,共同構築臺灣跨領域、藝術教育的未來。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