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奇摩新聞
新聞連結: https://reurl.cc/5oqLeG
五月天「擁抱」的副歌從五常國中八O三班教室傳來三弦琴聲!一看原來是20多位學生拿著自己做的三弦琴,學習定位音階,在老師指導下,彈出這悠揚的樂聲!但這不是音樂課,而是五常國中結合音樂/生活科技/理化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一位同學說:「用自己做的琴彈音樂,超有成就感的!用這種方式學理化的聲波理論,更有趣!」
推動跨領域相關課程有四年經驗的五常國中校長黃桐良指出,不論是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或其他跨領域課程的推動,需要有領頭羊的老師,幾位老師因個人理想、志同道合、一起努力;大家先分工再合作,他以「雁行理論」來比喻老師在跨領域課程時的分工與合作,他說,就像大雁遷徏過冬時,互相扶持、輪流領導,跨領域課程的設計與執行,需要老師間互相鼓勵、輪流領導。
黃校長強調,「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整個設計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以手作、體驗、跨領域教學,培養學生對於美感的鑑賞能力,最主要是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至於同樣是製作一把木琴,工藝課和跨領域美感教育課有什麼不一樣?協調主導五常國中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製琴‧傳琴」的生活科技老師兼教務主任陳瀅如表示,非常不一樣,單科學習比較片斷,沒有生活連結;跨科學習讓同學自己思考、創造,與生活有連結。他們會記得從一塊木板到跨科設計、加工,從無到有,擁有和別人不一樣、獨特的一把琴!
因應12年國教課綱,在七大領域中,把生活科技和資訊科技獨立出來,全國很多學校都在趕建或改善生科教室,但五常國中目前擁有相當完整生科教室,做好因應新課綱的準備,陳瀅如老師指出,12年課綱強調跨領域、生活化,生科教室設備完整,更有助於生科與其他科目跨領域及共備。
12年國教課綱明年9月即將上路,但對於新課綱的核心精神 – 創新教育、跨領域教育,如何落實在課程上?由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執行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自2014年推動迄今,將屆五年,全臺各級學校已有177所國、高中及小學,在老師們的帶動下,投入由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執行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以藝術為橋梁,開展多元的學習發展與美感經驗。
進行相關跨領域教學課程有四年經驗的臺北市立五常國民中學,開發融合生活科技/理化/音樂的「製琴‧傳琴」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備受好評。八年三班同學,七年級下學期由生科老師教導完成親手製作、創意感十足的手工三弦琴,八年級上學期就由理化老師、音樂老師教導聲波原理及音階定位、彈奏等。
在夏末初秋的午後,音樂老師柯懿芹教同學怎麼樣用畢達拉斯定律定出音階,即使似懂非懂,20多位同學彈奏五月天「擁抱」副歌30多個音時,每個同學是第一次在自己做的琴上彈出音符,大家都很認真重複練習。
正在學吉他的鄧嘉瑩說,喜歡這把自己做的琴,因為有不同的結構和想法,是自己的;拿著小小黑黑、非常時尚感的木琴的葉豐廷則表示,「製琴‧傳情」比一般的課好玩、有趣,他喜歡可以自己動手做;沈柏維則說,自己做琴,很有成就感,這樣上自然、理化課更有趣!
上一般音樂課和跨領域美感教育課有什麼不同?自己是吉他演奏家的柯懿芹老師表示,如果是自己的科目,不用考慮其他老師;但跨領域課程,是主題式教學,老師們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時間備課,也要協調上課的時段;而對於學生來說,她認為,學生喜歡動手創作,上課會更專注
至於什麼是美感素養?柯懿芹老師認為是鑑賞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能力很多能被智慧機器人取代,但「美感」是人類獨有的能力與素養,是智慧機器人無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