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一起編織環境的美好─海廢轉化為藝術的跨域美感課程

新聞來源: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圖3 老師與學生自製手繪彩色浮球燈合影 1
老師與學生自製手繪彩色浮球燈合影

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自103年起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美感素養與跨領域學習,藉由融合藝術與不同學科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從創作中實踐生活與美感的連結。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隨著全球對環境議題的重視日益提升,教育現場也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教學實作,引導學生以創意參與環境行動,體驗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連江縣東莒國民小學「海廢不廢:請編、請坐、請喝茶」三階段課程,靈感延伸自113年第一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展出的《島塑椅》作品,聚焦海洋環境與資源再利用,是發揮創意連結數學、海洋、綜合領域的課程,藉此喚起學生對海洋廢棄物議題的關注,實踐轉廢為美的永續精神。

圖1 師生一同淨灘尋寶
師生一同淨灘尋寶

從「淨灘尋寶」開始,帶領學生實地走訪海岸,親手撿拾海廢物品,這些撿拾回來的物件如漁網、浮球、破損光碟與紙板等,經過清洗、解結、分類後,成為可再使用的創作材料。學生親身參與從蒐集、設計到製作的過程,讓學生重新定義所謂「無用之物」,打開對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新想像。

「請編」是在認識海洋廢棄議題的同時,課程結合數學關於規律及圓周概念,」以編織活動為核心,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的繞邊與交錯技巧;「請坐」則是帶領學生設計編織模板,並動手完成個人坐墊及杯墊作品。透過以上運用回收光碟、紙板與海廢漁線創作的過程,不僅強化了手眼協調能力與創造力,也體驗了如何翻轉「廢棄」材料,搖身一變成為實用生活物件。最後進行「請喝茶」單元,師生一起分享創作心得與環境觀察,以及如何減少海洋廢棄物的產生,藉由這場象徵交流與回收循環的茶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永續生活的想像與實踐。

有家長看見學童的作品後回饋:「看到孩子用海廢創作的作品,亮麗繽紛,很難想像是利用海廢來完成的」。期盼透過融入美感教育的海洋環境課程,未來學童能夠持續維護馬祖島嶼的不廢環境,實踐生態永續之島的理念。

教育部表示,環境議題不僅是自然科學的範疇,更是藝術領域及當前世代關注的重要核心。透過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推動,引導學生將SDGs中的目標如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等內化為行動力,讓孩子們在觀察理解家鄉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學會用雙手改變世界。更多精彩的美感教育與永續課程資訊,歡迎前往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網站(https://www.inarts.world/)查看。

by cdpy_manager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