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學校上課可以很不一樣! 300個跨領域實驗教案用美感翻轉教室

東石高中師生共同打造獨木舟,教學結合在地特色令人驚艷。 (尹乃馨提供)
東石高中師生共同打造獨木舟,教學結合在地特色令人驚艷。 /尹乃馨提供
桃園陽明國中視覺藝術老師張素菁,結合數學進行「光影魔術師」課程。 (尹乃馨提供)
桃園陽明國中視覺藝術老師張素菁,結合數學進行「光影魔術師」課程。 /尹乃馨提供

新聞來源:Yahoo 奇摩

「跨領域人才」是當前台灣教育培養人才的重點!當各界還在關注台灣發展跨領域人才的議題時,全台已有177所小學、國中、高中,在老師的帶動下,逾萬師生投入由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執行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歷經五年、二期計畫推動,開發出逾300個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方案!這些學校裏的課程很不一樣,不再只是分科領域,而是跨領域的課堂正夯!

數學課,學生在做立體燈飾或是到海灘上畫沙雕。化學課,學生竟然是在寫歌詞。生物課,安排學生到校園做植物科學繪圖。社會課,讓學生幫社區咖啡店寫行銷文案。國文課讓學生排演空城計。現在學校裏的課,可以很不一樣,很難想像「這堂什麼課?」

目前全台各級學校總共有177所高國中小共同參與「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透過不同領域老師合作的熱情,以及學生在課程中發揮的組織與學習力,完成實驗性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中的每一個任務,同時培育創新創意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呈現第二期「中等學校暨國小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的成果,一場由177所學校共同參與的成果展「這堂什麼課?」今天(4日)起至9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一樓大廳舉行,一連6天,現場將以「教學的無限可能」、「學習的無限可能」以及「場域的無限可能」為主軸,呈現教育改變的重要關鍵,體驗未來教室的創新樣貌,邀請全國關心教育的師生及家長們來觀賞,了解這些究竟是什麼課!

今天開幕第一天,有導覽活動,並邀請計畫團隊負責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趙惠玲教授和來自北中南各區五所學校的老師向媒體說明設計的課程特色。曾為花蓮復興國小設計美感教育課程的台灣百大設計師之一、KEV design負責人周育潤也出席觀展,同時與老師們就「跨領域美感教育」進行對話!

教育部師藝司藝術教育科科長彭寶樹表示,「跨領域」及「創新教育」是12年國教的核心元素,這個計畫以藝術教師為中心,結合其他學科資源相互合作,同時在106年加入110所小學參與,讓跨領域美感教育向下扎根。「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自民國103年起推動,因應12年國教課綱的精神,培養學生有「帶著走」的能力,她強調,跨領域能力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國高中生在較生硬的學科知識中,加入藝術與美感元素,除了能夠涵養美感素養,對學科的興趣也能夠提升。

「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團隊負責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趙惠玲指出,雖然現在數位科技強勢發展,網路是學生們非常重要的資訊來源,但在網路世界呈現的訊息都保留大量聲音與視覺的元素,「美麗」是臺灣甚至全球教育趨勢的重要環節。她強調,學生在學校的學科學習是一個知識框架,但更重要的是,跨出知識框架,培養日常生活的融通能力。她進一步指出,跨領域美感教育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設計,希望以學生為主體性的教育氛圍,真的能夠落實,呼應12年國教跨領域的核心素養。

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成果展分為平面教案、立體作品、紀錄影片三個展區,還有VR體驗區,除了多元呈現未來教室樣貌,更用新科技融入教學!177所學校、近200個「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成果都看得到,現場有彩繪獨木舟、奇幻的幾何燈飾,還有學生寫的超文青有感的行銷文案。

曾經在花蓮復興國小陪伴一年與師生合作設計美感教育課程的臺灣百大設計師之一、KEV Design負責人周育潤看完展後,對於每個學校用不同角度切入美感教育,高度肯定,他以賈伯期在大學時感受字型之美進而發展出蘋果品牌為例指出,美感教育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品牌走向國際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美感教育絕對不只存在美術課當中,應該在每個課堂、每個角落都可以感受美感的重要性,進而影響學生未來在社會做的每件事!

學校上課可以很不一樣! 新科技結合教育以vr體驗這堂課 (尹乃馨提供)
學校上課可以很不一樣! 新科技結合教育以vr體驗這堂課 。 /尹乃馨提供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