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師培大學跨域美感成果發表 連接教學現場涵養師資生美感知能

新聞來源:臺師大

新聞連結: <新聞連結請點>

為推廣跨域美感課程,教育部在2014年規劃「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2019年起陸續邀請師培暨合作大學加入,使跨域美感教育不僅限於12年國教階段,更向上紮根至師培體系。計畫推行至今成果豐碩,6月9日至6月14日在臺師大舉辦「薈萃卓成—2023師培暨合作大學跨域美感成果發表」展覽,並於6月9日辦理發表會,邀請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王淑娟副司長,計畫主持人、臺師大美術學系趙惠玲教授致詞,更首度集結全臺20校、30多位師培委員、標竿學校教師分享經驗。

王淑娟副司長表示,跨域美感教育計畫將電機、中文、護理等領域與藝術教育結合,貼合12年國教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未來第三期計畫除強化大學端與中小學的連結,也將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她更指出,今年教育部將推出師培體系USR計畫,師培大學教師扮演的角色勢必相當關鍵,而教育部也持續透過「教學實踐研究補助計畫」,鼓勵師培大學教師走入中小學實務現場,以便傳遞真正反映教學現場的觀念。

003 1
王淑娟副司長

計畫主持人趙惠玲教授回顧過往,跨域美感計畫團隊因長期從事師資培育,深刻理解師資培育對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初期便邀集藝術領域的師培師長進入團隊,更獲得教育部支持,將計畫推行到非藝術學科。她點出:「藝術非常仰賴各種資源,我們也可以活得很貧困,但是如果資源豐沛,我們將活得更加亮麗!」期盼藉由更多資源的注入,拓展師培教育的想像空間。

04
計畫主持人、臺師大美術學系趙惠玲教授

臺師大歷史學系石蘭梅副教授分享,歷史學科強調理性的分析與學習,但人文思考仍然有情感的存在,接觸跨域計畫後,她認為自己的情感找到了出口,因此很想把這個管道帶給學生,轉變學生看待事情的角度。石蘭梅也提及,起初鼓勵學生接觸藝術時,學生普遍認為歷史與藝術落差太大,表現出抗拒心理,但她仍持續推動學生參與美感教育,期待能帶領學生累積產出的作品,進而變成歷史系的慣例。

05
臺師大歷史學系石蘭梅副教授

兼具藝術治療、心理輔導背景的臺師大美術學系江學瀅副教授說,藝術治療需經過長時間的專業訓練,但「藝術教育治療」作為教學方法之一,卻是師資生應培養的概念。師資生可藉由融合藝術與心理輔導,讓學生透過創作表現自己,達到自我覺察與和解,進而做到藝術教育治療。她也大方分享,與心輔、藝術專長的師資生在金華國中美術班的經驗、帶領師資生與海科館合作產出「貝殼卡」、探索陽明山步道後產出「生命樹」卡牌等成果,並期待能持續藉由藝術教育治療引導更多學生自我成長。

002
臺師大美術學系江學瀅副教授

成果發表會除師培師長分享經驗外,也帶來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羅雅柔教授,透過多元跨域課程指導師培生,將環境污染議題結合科技、海洋教育進行創課的「舞動環保・跨域之美」舞蹈演出。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研究所蔡佩桂所長則與研究生們一同策畫,以「玫瑰少年」為主題出發,展現融入性別議題的「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芬芳如故」走秀表演。

發展師培端跨領域美在「世界咖啡館」環節,與會教授、中小學現職教師及師培生們針對「如何推動感課程?」、「如何串聯中小學及大學端跨領域美感學習?」二個議題進行討論。新北市中山國小劉美玲教師認為,跨領域的「跨」,不僅要跨學科,更要跨學制、跨出學校,串連師培教授、現場教師、師培生組成共備社群,豐富跨領域美感教學能量。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高震峰教授則點出,計畫的推行除了教師的熱情之外,資源整合更是不可或缺,呼籲各界能跨域美感教育投入更多的關注。

本次成果發表匯聚了師培委員近年來輔導在地種子學校深化、精進跨領域美感課程之歷程,並在大學端涵養師培生跨領域美感素養,整合議題融入、數位互動、科技趨勢等跨界資源,帶領師資生創發跨領域美感課程與教學案例,連接教學現場與師培階段,促進區域間資源整合與課程專業交流的豐碩成果。(撰文:校園記者國文112陳昱辰/編輯:張適)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