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教育部參考原則:國中小可跨領域、不同科目在同一節課來教

Content 2

新聞來源:中央社/董森堡 金沙報導
新聞連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7210

過去中小學課表上,各科目涇渭分明,未來界線將被打破。教育部今(9)日發布「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跨領域或跨科目協同教學參考原則」,讓不同科目在同一節課教,成為可能。

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鬆綁中小學的教學形式,過去國文課只能上國文,由一個老師從頭教到尾。但近年來,已有許多學校嘗試「協同教學」,把不同科目的老師結合起來,一起備課、上課、設計評量,用主題式課程抓住學生目光,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

舉例來說,國文、英文等語文課程,可和藝術課程結合,讓學生用一學期的時間,排演一齣戲劇。在反覆排練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記住台詞,語文課程要教的重點,也深深刻在腦中。

教育部為了讓協同教學有一個參考依據,今天發布「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跨領域或跨科目協同教學參考原則」,該原則屬於行政指導層級,各地方政府可進一步研定因地制宜的規範。

Content 1 1

該原則規定,二科以上教師一起協同教學,要先經過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而該節課的授課時數,不論有多少位教師參與,最多採計2節。

也就是說,如果2位老師對同一班學生授課時,至多採計2節,每人算授課1節;若3位老師一同授課時,至多仍採計2節,每個老師授課時數怎麼計算,由學校課發會來討論。

《中國時報》報導,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武曉霞表示,12年國教課綱實施後,彈性學習課程必須以主題式、議題式的方式進行,因此跨領域(如國文科和藝文科)、跨科目(如歷史科和地理科)的教學狀況將更普遍,授課時數要怎麼計算,是老師關心的議題。

武曉霞說,協同教學普遍化後,可能造成許多老師每周授課時數超過規定的16節,學校必須提撥鐘點費因應。武曉霞說,多出來的鐘點費,學校可以從原先所控留的專任員額經費支應,或報請地方政府協助解決。

從教育部參考原則中可知重點如下:

[第四點]跨領域或跨科目協同教學團隊之運作,應包括團隊成員之共同備課、授課、學習評量,及課後專業回饋與其他相關歷程,且成員均具授課之實;其型態如下:

● 二以上領域或跨科目之協同:二以上領域或跨科目之成員共同進行教學。
● 主題式協同:針對特定主題,組織相關領域或科目之成員共同進行教學。
● 其他符合跨領域或跨科目協同教學精神之型態。


[第五點]跨領域或跨科目之協同教學,應由下列團隊成員擔任:

● 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任用、聘任之現職國民中、小學校長、專任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專任教師。
● 依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聘任之代課、代理及兼任教師。
● 依《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聘任之部分時間擔任教學之支援工作人員。

[第六點]團隊成員進行跨領域或跨科目協同教學需採計授課節數時,應另行提交課程計畫,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過,併學校課程計畫,報直轄市、縣(市)政府備查。

[第七點]課程計畫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過,同一節課由二以上成員進行同一班學生授課時,該節課之授課節數,至多採計二節。

[第十二點]學校辦理跨領域或跨科目協同教學所需之授課節數鐘點費,得由各該主管機關依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規定所控留之專任員額經費項下支應。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