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教育部:未來5年持續美感教育中期計畫

南投縣秀林國民小學以「台灣之美—竹(逐)夢飛舞」課程,學生用自製竹排笛演奏「高山青」
南投縣秀林國民小學以「台灣之美—竹(逐)夢飛舞」課程,學生用自製竹排笛演奏「高山青」
花蓮觀音國小全校16位學生合辦一場音樂會,以自製樂器共同演奏「海洋」 1
花蓮觀音國小全校16位學生合辦一場音樂會,以自製樂器共同演奏「海洋」

教育部從民國103年起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5年共編列40億元經費,將於今年底結束,教育部主任秘書朱楠賢今天表示,未來5年美感教育中期計畫仍然會繼續,加強提升學生美感素養。

由教育部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執行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是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的一環,隨著美感教育第一期計畫於民國103年啟動、107年到期,「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也在推動五年、二期計畫後,獲得全國177所國中、高中、小學投入,設計出近300個教案的豐碩成果。

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跨領域課程的多元樣貌和推展狀況,並且開展國際交流,台師大偕同國家教育研究院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台北市立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今明兩天舉辦「藝結金蘭育成美感—2018跨領域美感教育國際研討會」。

教育部主任秘書朱楠賢致詞時表示,美感教育是21世紀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未來5年,美感教育中期計畫仍然會繼續,加強提升學生美感素養。

朱楠賢也向美國、英國、澳洲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學者說明,過去5年,教育部編列1千200萬美金(約台幣40億)推動美感教育,用各種形式包括研討會、工作坊,以及學校課程設計,希望未來增加國際交流,引進更多國際有關美感教育的資訊,協助台灣在美感素養養成上,有更好的作法。

學童也受邀現場展演跨領域美感教育成果,花蓮觀音國小的「楓林童樂會」就是全校學生一起參與,利用學校附近的大自然資源竹子、椰子、阿勃勒、楓木製作打擊樂器,當學生們邊敲打樂器邊唱出金曲歌王陳健民的「海洋」時,圍觀的學生與民眾不禁跟著輕快特殊的節奏擺動。

南投秀林國小則是學生用竹子製作排笛及各種不同形式的樂器,吹奏出高山青,曲勢流暢,令人驚豔。

研討會主要以「第二期中等學校暨國小階段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3年來的成果為主軸,並邀請國內外學者齊聚一堂,激盪藝術教育相關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光彩。內容規劃包含國際學者專題演講、國內學者專題論壇、合作學校教師跨領域美感課程發表、以及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工作坊等。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