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美感教育這樣做〉新北市竹圍國中 融合學科之美的跨領域教學

新聞來源:未來Family/羅梅英
新聞連結: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6057

並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畫圖,就是跨領域的美感教育,而是要回歸學科知識的含金量有多少,否則充其量只是學科的藝術教育而已。設計跨領域美感課程時,必須與青少年文化連結,才能引發共鳴,喚起學習動機。

「跨領域」是國際間實施美感教育的重要趨勢,過去台灣教育各科之間壁壘分明,如今,學科的界限將逐漸被打破。位於淡水的竹圍高中為新北市藝術與人文輔導團召集學校,也是教育部「中等學校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的種子學校,已實際導入兩門以「藝術」為核心的跨領域美感課程。

竹圍高中國中部視覺藝術老師張琦真笑說:「有些老師稱美感教育為『沒感教育』」,儘管外界的刺激不少,許多孩子卻對周遭一切無感,老嚷著好無聊。美感教育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打開五感、感受世界之美,掌握美感的元素。

團隊合作和動手做是關鍵

設計跨領域美感課程,「必須與青少年文化連結,喚起學習的動機。」張琦真和七年級家政科老師合作,結合動漫元素及日本的卡通便當風潮,讓學生設計飯糰的造型和配色,動手捏飯糰,許多學生大展創意,利用海苔、火腿片及薑汁等食材,捏出皮卡丘、美少女等各種造型飯糰。

張琦真說,日本媽媽做的卡通便當展現出照顧家人的心意,學生做了才發現「原來視覺的美感,能夠帶來愉快的用餐氣氛」。

張琦真並將色彩學結合營養學,教導哪些食物原色有哪些營養價值,像是許多黑色食物富含花青素,是好的食材。

張琦真強調,團隊合作和動手做,是推動美感教育很重要的關鍵。在「創作紙上佳餚」活動中,張琦真讓學生分組、選出菜色,團隊共同討論、分析所需食材的顏色,並裁剪出造型;想要「組」出美味料理,考驗團隊的配色、構圖能力及溝通協調技巧。透過自評及互評方式,也讓學生學習如何賞析作品的優美之處。

創意教案體會數學之美

張琦真表示,並不是讓學生畫圖就是跨領域的美感教育,而是要回歸學科知識的含金量有多少,否則充其量只是學科的藝術教育而已。

在張琦真眼裡,數學其實是很美的學科,十分講求秩序和對稱,她和八年級數學科老師合作開課,教學生認識、計算「黃金比例」,透過多元的學習方式,如:藝術鑑賞、拍照、舉辦選美大賽等,讓孩子認識數學之美。

首先利用學生過去學過的比例式,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式,求出黃金比例值1.6182。具有平穩與和諧美感的黃金比例, 在《蒙娜麗莎的微笑》、《維特魯威人》、《拾穗》等藝術鉅作都看得到,生活中也不難發現黃金比例的應用,像是TOYOTA、Apple的LOGO,也都符合黃金比例。

最令學生感到興趣的是,舉辦別開生面的數學盃選美大賽。二個同學一組,用捲尺實際測量人體的黃金比例,包括:總身高、臉部以及眼睛至下巴的黃金分割點,從全班同學中選出最接近黃金比例1.6182的人,拿下選美冠軍。回家作業則是,讓學生計算出自己所需要的鞋子高度是多少,才能讓自己更接近黃金比例。

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

另外,實做部分結合國中生喜歡拿手機拍照,教他們如何應用「黃金分割比例」(又稱為井字構圖)拍照,這是攝影構圖的基本入門。在透明投影片上,畫下和手機螢幕大小相同的黃金分割並剪下,利用井字構圖法、拍攝同學人像。

張琦真說:「攝影一般是放在美術(視覺藝術)課裡教,教理論學生並不愛聽,但在數學課教這個,學生就非常喜歡。」

活潑的數學課獲得學生熱烈迴響,「打破他們對數學課的刻板印象,發現原來數學也可以這麼有趣,貼近生活,甚至還能夠和美連結,從數學的角度去賞析藝術作品。」

結合社區力量打造公民美學

公民美學為美感教育很重要的構面之一,張琦真計畫結合七年級的公民課程,與當地的竹圍工作室合作,帶學生走出校園、和社區互動。經過訪談之後,選定一家在地17年的樂器行,將為它設計、彩繪鐵捲門,從擬訂訪談店家的題目到設計圖案雛型,其間必須經過許多溝通討論和團隊分工合作。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