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 對學校的另類想像】


 
剛度過一個沒上學的假期,來一個快問快答:學校長什麼樣子?
 
你的腦海是不是開始浮現:校門進來是穿堂、穿堂經過是教室,裡面有一個操場,旁邊幾個球框……
   
但是,學校一定是這個樣子嗎?
   
在臺灣長大的孩子,對校園的印象,可能會包含方正的格局和圓形的操場。但是,因應不同文化情境及生活環境,學習場域其實能擁有不同可能。
 
本週我們精選了亞洲、歐洲及美洲的校園樣貌,帶你看見設計師及建築師的巧思,如何以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轉化,嘗試為孩子築起學習成長中,最快樂的遊樂場!
 
教育的轉變,從場域的轉變開始!校園建築的設計,不妨從教育初衷來思考,如何創造更好的環境,讓孩子喜歡上學、喜歡學習!

 

 

Yutaka Kindergarten,日本

由東京建築師事務所sugawaradaisuke 打造的幼兒園,以「兒童樂園」的初衷做發想,希望能提供孩子們多種室內與室外的空間轉換,以「玩」為原則探索環境,培養感官體驗。

面向戶外操場的教室,以「山脈」形狀做窗戶,形成空間的通透感和光線的多樣性。

・圖片來源| http://sugawaradaisuke.com/works/923/
 

 

 

Farming Kindergarten,越南。

由Vo Trong Nghia所設計的螺旋狀校園,以三環狀的綠色屋頂所結合而成封閉校區,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戶外學習空間。多樣的綠地植物造景,讓學生在玩的同時,也開始意識到關於環境與永續的概念。

同時,因應濕熱的自然環境,整座建築有多處的節能設計,除了用混凝土百葉造型來遮陽,同時也使用循環水系統減少空調設備,結合在地材料,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圖片來源|http://votrongnghia.com/projects/farming-kindergarten-2/

 

 

St Mary of the Cross School,澳洲。

Baldasso Cortese Architect的目標,是創造一個有趣吸引人的環境,讓學生每天都想上學!「蜂巢」設計是學習區域中的重點。此裝置同時提供老師的教學場域、及學生的作業空間,入內則可以讓孩子們自由討論和玩耍。

此外,這間小學結合學校和社區中心成為一個大型的學習場域,讓知識與社區參與並存在空間中。結構以大開口的方式串連內部空間,整體通透感希望傳遞學習的團體意識。同時,設計上也細心選用材質和色彩,鮮明顏色讓校園傳遞溫暖,同時也以深色調搭配落地玻璃,增加設施透明度。

・圖片來源|https://www.bcarch.net/education#/st-mary-of-the-cross/

 

Lustigkulla Preschool,瑞典。

由Arkitema Architects所打造以科學為主題的教學環境,目的希望鼓勵孩子解決問題,並培養探索性的思考方式。

內部空間以多個工作室所組成,每間擁有各自主題,符合學校裡不同的教育活動。同時,校區以一個「食物廣場」為中心,不僅是老師與學生的用餐空間,更提供溫室讓孩子種植蔬菜香料,以及可以學習烘焙烹飪的小廚房。透過「飲食」的生活面向,讓每個人從小培養動手做的精神!

此外,整體外觀以節能材料所打造,由自身產生的能源供應暖氣,不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時提供合適的室內溫度,讓孩子的學習更舒適。

・圖片來源|https://www.archdaily.com/897314/lustigkulla-preschool-arkitema-architects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