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加入藝術元素 國文數學也很美

圖:國風國中九年級同學手持各種對稱之美畫作,及創作品,展現學習成果。(記者李婕妤/攝)
圖:國風國中九年級同學手持各種對稱之美畫作,及創作品,展現學習成果。(記者李婕妤/攝)

新聞來源:更生日報/李婕妤
新聞連結: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187893

國風國中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成果 國文科結合文字之美 數學從構圖來看對稱之美

國風國中是花蓮唯一設有美術班的國中,配合教學進度設計了六個學期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近期國風國中彙整了五年來六個課程的教學成果並集結出版電子書,並預計於十月五日上線,將作為全國第一本國中七八九年級適用的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的參考。

以藝術為橋梁 開展多元學習發展與美感經驗

十二年國教課綱明年九月即將上路,新課綱的核心精神為創新教育、跨領域教育,目前全臺各級學校已有一百七十七所國、高中及小學,在老師們的帶動下,投入由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執行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以藝術為橋梁,開展多元的學習發展與美感經驗。

花蓮縣參與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的學校有花蓮高工、國風國中、忠孝國小、觀音國小、水源國小、景美國小、西林國小、東華附小等八校,其中國風國中及觀音國小為前導學校。

執行計畫五年來,國風國中依據國中七、八、九年級各領域課程進度,以花蓮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國風國中用藝術形式與各個學科進行跨領域課程設計,計有數學/自然(地球科學)/英文/公民/歷史地理/國文。

出版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電子書

配合教學進度設計了六個學期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跨領域實驗課程師範大學總計畫團隊和東華大學羅美蘭教授並協助編輯,出版全臺第一個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電子書,為明年上路新課綱著重的跨領域課程提供全國各校參考。

觀音國小則以「楓林童樂會」是視覺、表演、自然、國語、資訊的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全校學生尋找當地自然材料如杖竹子、椰子、石頭、寶特瓶等製作樂器,並自製邀請卡,成就了一場在楓林中的音樂會,邀請家長及社區民眾一同參與。

國風國中校長留啟民表示,國風國中不但在美術相關教學上屢有創新,對於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的開發,更是不遺餘力。五年前開始參與跨領域實驗課程,各領域課程與美術科共同討論對話並進行協同教學,例如國文科結合文字之美、數學從圖形創作、空間概念及構圖來看「對稱之美」,地球科學則從岩石結構探索玫瑰石紋理之美。

美術班指導老師湯香櫻表示,一○三學年度起開始執行跨領域計畫,將各領域與美術班學生專業技能結合,五年來六個課程已有亮點成品包括流墨畫石壁畫、對稱之美畫作等,還以花蓮地方特色製作撲克牌、明信片、書籤、徽章。近期已將執行成果製作成電子書,並預計於十月五日全國研討會時上線,提供全國各校參考使用。

美感不只侷限在美術

國文老師鄭淑玲說,為了跨領域課程,自己也做足了功課,到處蒐集相關資料,讓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像是以東大門夜市為主題進行訪談,或是結合太平洋詩歌節的活動,最大的收獲及肯定是讓孩子們學習到,美感不只侷限在美術,而是發現生活之美,培養學子藝術的涵養。

自然科教師張雅婷則表示,過去從未想過自然可與美術相結合,從科學角度來看,「硬邦邦」的花蓮礦石,是高溫高壓推擠而造成的,但從美感藝術角度來看,進而欣賞其紋理色澤之美,過程中不僅了解礦石成因,也深入知悉了花蓮的自然環境,更與生活上有情感上的聯結,有助於學生們在藝術創作上的發揮。

圖:美術老師湯香櫻向同學說明數學的線對稱如何運用於畫作。(記者李婕妤/攝)
圖:美術老師湯香櫻向同學說明數學的線對稱如何運用於畫作。(記者李婕妤/攝)
圖:美術老師湯香櫻向同學說明數學的線對稱如何運用於畫作。(記者李婕妤/攝)1
圖:美術老師湯香櫻向同學說明數學的線對稱如何運用於畫作。(記者李婕妤/攝)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