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憤怒鳥改編真人版 新港國中物理和藝術跨域課 讓學生玩翻

嘉義縣國立東石高中結合視覺藝術、數學和公民與社會,推出「同舟共震」跨域課程,張世宗、楊秋芳和林巖郡老師,帶著學生手造生命之船。(記者林曉雲攝)
嘉義縣國立東石高中結合視覺藝術、數學和公民與社會,推出「同舟共震」跨域課程,張世宗、楊秋芳和林巖郡老師,帶著學生手造生命之船。(記者林曉雲攝)
01 1
苗栗縣立新港國中自然和藝術老師合作,推出「憤怒鳥遊戲改編真人版」,黃茹舷主任表示,課程讓學生們同時學習物理力學和建築美感,為明年上路的12年國教新課綱跨領域教學打造不一樣的課程!(記者林曉雲攝)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林曉雲 台北報導
新聞連結:https://youtu.be/05XfRgL1D5g

數學和美術老師一起學生製作幾何燈飾,化學和音樂老師一起教學生填詞譜曲。而物理不只是背誦公式和計算,苗栗縣立新港國中自然和藝術老師合作,推出「憤怒鳥遊戲改編真人版」,讓學生們同時學習物理力學和建築美感,均為明年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跨領域教學打造不一樣的課程!

教育部師藝司推動「中等學校暨國小階段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匯聚全國177所高國中小學校、超過200個跨領域美感教學課程方案,今天在台師大舉辦「這堂什麼課」第二期成果展。

苗栗縣新港國中小推出「HAPPY BIRDS」,改編電子遊戲憤怒鳥為真人版,把物理課中的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到導入三角函數的平面運動、斜拋運動,加入美感元素成為跨領域美感課程。黃茹舷主任表示,課程以「認識動能轉換」為主軸,採自然和藝術雙科的循環教學,共有8堂課,一開始理化老師先運用撲克牌小活動,讓學生們了解國二下的靜力平衡(合力為零和合力矩為零)、力(物體移動)和力矩(物理轉動)等概念,再配合預習國三上課程,藉由彈簧、彈弓、木塊等小實驗,助學生了解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及能量守恆、動能位能轉換等概念。

當學生有了力學概念後,黃茹舷說明,視覺老師運用多媒體資源,帶領學生操作平板,了解憤怒鳥遊戲概念,搭配介紹世界知名建築,從建築學中構築物體所必須的計算力學和結構美學,再分為攻擊組和防禦組,最特別的是,學生們仿照希臘神廟以堆疊方式打造巨型結構目標塔和發射台,也因為十二年國教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們是啟發和協助,學生們玩翻了,也可有效學習。

另嘉義縣國立東石高中結合視覺藝術、數學和公民與社會,推出「同舟共震」跨域課程,張世宗、楊秋芳和林巖郡老師,帶著學生手造生命之船,以獨木舟為主題,串連存在美學、公民美學和生態美學,使造舟不僅是一種創客教育,且將獨木舟比喻成生命個體,舟在海中航行如受母親之關愛培育,藉此拉出不同視角凝視看待成長的土地。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