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理化結合音樂 製琴課程很有趣

五常國中開發融合生活科技、理化、音樂的「製琴.傳琴」課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學習與鑑賞能力。圖/杜憲昌
五常國中開發融合生活科技、理化、音樂的「製琴.傳琴」課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學習與鑑賞能力。圖/杜憲昌

新聞來源:人間福報/杜憲昌
新聞連結: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21827

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素養導向」, 期以創新、跨領域教育打破科本位主義。進行跨域教學已有四年經驗的北市五常國中,開發融合生活科技、理化、音樂的「製琴.傳琴」課程,透過體驗、手作與各科融合的跨領域美感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學習與鑑賞能力,課程相當受到學生的好評。

主要負責課程規畫的教務主任陳瀅如表示,「製琴.傳琴」是該校除美術班之外、全校學生都必須要上的「通識」課程,學生從設計、製琴、調音,到能夠以自製三弦琴進行合奏,其中所涉及除了生活科技、美術、音樂以及理化(聲波)等「顯性」相關課程,另外在將設計放樣轉移到琴面板,以及弦的定音,也分別與尺規作圖和畢氏音階的數學概念有「隱性」的關連,確實是能夠體現新課綱跨領域學習的精神。

陳瀅如說,過去的單科學習,學生所學都是片面的知識,而教改所強調是刺激學習的動機和跨域的學習。早期教育部推動「一生一樂器」,但所見大多數學生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學的都是直笛,為了提供學生動手體驗,以及整合不同科目成為一門跨領域課程,因此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師才共同規畫了以三弦琴為媒介的這門課程。

學生鄧嘉瑩直言「這樣上課比較好玩」,例如老師以平板app來呈現說明聲波,就比單純理化課的上課方式更為有趣,也更容易理解,如果其他課程、科目也都可以這樣的方式,相信是一定可以更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成效。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