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發布

邊跳舞邊學數學 大忠國小「跨域美感課程」很不一樣

報導來源:聯合報 記者陳夢茹/桃園即時報導
報導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324/4250973

為讓學生美感從小扎根,教育部推動美感教育計畫,桃園市八德區大忠國小推行校園中的對稱美感「跨領域美感課程」,課程結合音樂及數學,從數學對稱單元延伸課程,藉由音樂讓小朋友舞動身體、進一步到校園中尋找對稱圖案,不再是死板板的坐在桌椅上學習書本知識,讓學生從生活中探索知識、體驗生活美感,更能吸引學生學習。

教育部自103學年度起推動美感教育計畫,投入大量教師人力開發新課程,著重於生活中的潛移默化、探索及體驗,讓學生增進對生活周遭的審美判斷力,由不同科別的老師互相搭配,產生不同以往的課程樣貌。桃園八德區大忠國小日前進行跨領域美感課程,主題為「校園中的對稱美感」,結合音樂、數學等課程,讓小朋友了解各領域課程能互相影響、一同學習。

課程首先將小朋友5、6人分成一組,由藝術教師邱鈺鈞播放一段音樂,讓小朋友的身體隨著音樂舞動,下達待會需要做出什麼隊伍的指令,例如,有高、中、低排列的隊伍、需要是對稱的隊伍等,再讓小朋友小組討論要怎麼擺出令人覺得有趣又可以完成指令的動作,音樂一停學生們需擺出動作,並解釋擺排出這隊伍的構想是什麼,而教師會依學習素養、暖身律動及主題創意下去評分。

最後一個環節是分組進入校園中尋找「對稱圖案」,比如說建築物、銅像等校園設施等,等待小朋友拍好對稱照片後再回到教室中一一分享、討論後再依團隊照片評分,整個課程下來,小朋友都相當興奮。邱鈺鈞表示,將音樂與數學做結合,讓小朋友藉由身體律動、到校園尋找對稱圖案,能吸引學生專注學習、全體一同討論生活中的美感。

進行跨領域美感課程的5年級學生吳宥廷表示,這堂課與其他課不一樣的地方是,一般課都是老師在台上上課,他們在台下寫筆記,但這堂課無論是暖身或是小組一起完成任務的過程,都可以大方的和同學互動、討論要擺什麼動作分數比較高;高聖然則說,在跟同學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默契,進而可以做出有別於其他組的特殊動作,非常喜歡這堂課。

Photo
Photo 1
桃園大忠國小推行跨領域美感課程,主題為校園中的對稱美感,從數學對稱單元延伸課程,藉由音樂讓小朋友舞動身體、進一步到校園中尋找對稱圖案,不再是死板板的坐在桌椅上學習書本知識,深受學生喜愛。記者陳夢茹/攝影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