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方案庫

臺中市臺中一中─Uber-ART負能量語錄的正能量思維

生命教育與繪畫創作的跨領域課程,在現今對於生命懷抱著虛無主義觀點的年輕世代似乎是重要的。藝術創作者對於環境的敏感度,在這個一切感官都虛擬化的時代裡,也產生了明顯的變異。「不重要、無所謂、都可以」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認真,你就輸了」更成為普世的負能量勵志小語。在一切都看似無足輕重的虛無狀態裡,「自我」到底該如何型塑呢?以「自畫像」這個常見的繪畫表現題材為例,在現今觀看自我的方式日益多元的時代裡,屬於精神層面的自我形象塑造,及個性特質的表現與探討,又該如何建構呢?回應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與跨領域概念,本次課程設計邀請了任教美術班的美術、生命教育二個學科,透過多次共備,探討課程發展的主軸線,最終定調以藝術創作(自畫像)及藝術家生命史的回溯,喚起新世代對於親緣探索的內在動力。此外,以生命教育的課程發展軸線,搭配普通班美術課的跨領域美感課程(安妮新聞計畫),同時執行了「負能量語錄新聞版面設計」的課程,看似不同的課程發展軸線,卻同時圍繞著年輕世代正共同經歷或感受的生命狀態,只是一個以創作者的角度出發,一個以美感介入生命省思及轉化為新聞版面形式產出的刊物設計。同樣是以創作與生命議題的扣合,來呈現本次跨領域(生命教育vs美術)的課程設計精神。美術班組同學也在課程完成後舉辦一次名為「織x鏡」的小型主題展,孩子們以水墨工筆的表現技法,創作一件長軸的自畫像作品,在這個空間場域中,創作者自我形象的建構與解讀,均來自同世代、同年齡的美術班學生,在畫面上除了自己的客觀樣貌之外,可自由選擇以怎樣的面貌示人,選擇性的多元是這個時代的共同特色。但面貌各異的每個人,其與親人之間的關聯是否有可能在作品中被解讀;外型、個性特質、興趣喜好等,與其親人及家族系譜的連結又有哪些可能呢?邀請觀者進入這個特殊的場域中,去發掘藝術創作者與其親人的微妙連結!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