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方案庫

屏東縣潮州國中─美好的共存空間_植物、人類與歷史

1. 前兩學年度的課程理念均不自覺地侷限在學校科目間的統合,本學年度因兼任童軍而得以從他領域角度審視自己教學歷程,在蒐集戶外休閒教材時猛然發現山林休閒運動的美好健康形象下竟隱藏嚴重不自覺的高度汙染,進而重新將課程核心調整為「尊重所有生存空間中的他者」。
2. 首先以校園植物為對象,將以往將植物當作陪襯物件的心態,改變為與我們共存具有平等生存權的想法,思考校園植物在這共存空間中也其主張權,其應亦享受土地的權利,其為何或是否適合會種植於此,其與校園使用的人類關係為何? 一開始以撿拾落葉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多樣性及生態性,以基礎的葉片收集、拼貼與拓印慢慢開啟。
3. 其次,利用本學期國文課文~席慕蓉的詩〈一棵開花的樹〉,首次嘗試將詩的字詞從具體到抽象分析,分為「行為模仿」與「情感表達」兩類表演元素,希冀藉此將精練的文字還原到創作當時場景,結合戲劇的起承轉合以利降低難度使學生易於感受。同時也藉由詩中將路樹幻化成乞求緣分的靈體,讓學生對無法明顯表達的植物有情感的同理,再次省思安靜的植物也有情感流動,並非只有動物獨具。
4. 從植物與人回歸到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在空間中的活動,恰巧學校裝置冷氣有廢棄大空紙箱,因此從環保與創意角度規畫遊戲性的關卡,結合童軍與表演課程,讓紙箱從回收轉變為激發創意的教具,引導學生仔細審視紙箱的構造並聯想到生活中的使用機能,同時也設計童軍闖關活動,強調關卡設計的體能與創意性,並邀請體育老師從體適能角度評估並講解學生遊戲設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如何獨立主持關卡。
5. 最後則將學習場域拉到校外,強調學校的社區互動機能,周邊社區成為擴大學生思考空間與人的教材,除植物更涵蓋歷史與居民生態,所有的學習均須回歸到生活,藉由親身對談與踏查感受空間場域氛圍,給予日漸3C 成癮的「科技原生族」學生更多實體空間的刺激與人群互動的溫度及學習對應時的謙卑態度。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