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以「日治時期北町日式建築群」(全國少數保存完整之高等官、判任官舍及學校校長教職員宿舍群)的在地課程主題,從教室走至歷史現場,重回到「寶桑」的舞台讓「微歷史」具體而微的再現,形式上以音樂故事、音樂廣播劇、音樂小劇場等方式對歷史敲門扣問,通過刺激與撞擊激發迥異於舊建築窠臼意義,並演繹出創新及新的詮釋意義,意即使令承載人民的土地能繼續扮演辯證對象的角色,對應過去、現在乃至於未來的生活對話,延展出更廣闊與貼近土地的豐富想像;更值得一提的是,本課程內容富含:培養學生雙語表達能力、中文影像導覽併同英語實務導覽、踐履課程國際化及雙語教學的理念。
貫徹上述課程執行上則由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歐洲印象派畫家梵谷)為課程輔助支線,取材日本江戶時代平民生活美學、葛飾北齋的「富獄三十六景」以及歌川廣重的「名所繪」畫作中所傳達的時代背景及文化意涵,透過表演課程引導學生為不同取向的文字詮釋尋找適合的音樂/聲景/故事/詩詞等表達方式,藉由音樂軟體、影像編輯、聲景錄製等技術,創作含有浮世繪畫作的影音作品,賦予「浮世繪」名畫另類全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