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藝術與世界做朋友 近年來,學校大力推展美感教育與國際教育接軌,為鼓勵藝術才能美術班學生多元化發展, 且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議題及跨領域精神,本校將藉由國際藝術交流活動,帶領學生走出台灣 放眼世界,培養學生國際觀並拓展藝術的視野,提升文化素養的競爭力。 2018 年本校美術班和日本學校合作ART MILE壁畫交流,並啟動國際教育旅行首航,迄 今已邁入第五團。2023年,經過會議討論,將國際教育旅行轉型,開創全新的「跨國跨域創 世紀」課程:學生與國外學伴合作共學,建立溝通互動的STEAM跨域美感學習機制。此移地 學習的概念獲得家長的支持與肯定,因此,2024-25年將持續以此形式進行國際教育旅行計畫。
(二)議題與跨域美感課程 教育議題、SDGs和跨領域的核心素養是108課綱的學習重點。本次國際教育旅行預計參 訪日本東京學校,課程發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的SDGs13.14.15 為指標,以「守護瀕危物種」 為主軸,將學習內容與表現融入跨域課程中。除了著重動手做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更 進行STEAM跨域美感課程素養學習,統整視覺藝術、自然科學、生活科技、英文等各領域專 業,讓不同領域、學科的教師有機會成立教師專業社群,展開對話,共同設計課程且協同教學。 此跨域美感課程將以專題式學習(PBL)課程的模式進行,以跨國學伴合作的課程「創意燈 箱畫-給瀕危物種生存空間」為共學核心,並將行前準備與教育訓練融入課程,如:名片、明 信片設計、合作課程和木工吊飾交換禮物,均扣合課程主軸,分別以瀕臨絕種的動物、植物為 表現內容,透過實作課程,結合視覺設計、生科知識與技能,完成手作DIY作品;在教育旅 行過程,展現熟練的攝影技巧,提升美學鑑賞素養;在素描課培訓的速寫描繪能力,在設計課 教導的日本文化與自主行程規劃,皆於城市探索中一一落實。
(三)語言學習與文化體驗 因應12月日本教育旅行,參訪日本學校,讓同學入班與日本學伴共學交流,而規劃此 STEAM跨域美感課程,其中「創意燈箱畫」合作課程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因兩校學生語言 不通,所以在出國前會進行合作課程教育訓練,考量兩國文化習俗與語言的不同,也會將授課 簡報製作成中日教學PPT,並於行前強化學生的課程演練及英語會話集訓。 行前準備課程中,配合雙語政策,名片、明信片的設計,及英文自我介紹撰寫與口說訓練, 將由視覺雙語老師負責授課指導。此外,課後規劃日語基礎班,安排日台交流協會師資到校授 課,培訓學生日語對話能力、複習作業,使學生能勇於溝通表達,更深入了解日本文化。 教育旅行的目標與宗旨在於學習,參訪二所日本學校,與日本學伴合作課程除了增進語言 能力,也可認識日本的教育特色。Homestay體驗日本農家生活,能與Home爸媽互動學習日 語,接觸到原汁原味的當地文化。在參訪其他行程時,搭配學習單,鼓勵學生使用英語或日語 和當地人進行對話,把握學習語言的機會。
(四)移地學習與國際接軌 我們將課程產出的成果,實踐於日本學校參訪與教育旅行過程中,這是移地學習與國際接 軌最珍貴的體驗。學生為了能參加日本教育旅行,老師指導他們將行前設計的明信片、木工吊 飾和速寫作品於創意市集攤位中販售,籌募教育旅行基金,讓學生在過程中學習負責任、規畫 與實踐,透過自己的努力換得成果,才能體會父母的辛勞,使此行更具教育意義,以上都是課 堂外難能可貴的風景。 本計畫整體架構完整,內容多元充實,是STEAM跨域美感課程的最佳典範。執行對象不 限於美術班或普通班學生,因應學生需求課程皆可做調整。面對快速變遷的國際化社會,我們 透過跨域課程融入、國際交流、教育國際化的方式,培養國際化人才,提升人文素養和跨文化 能力,以迎接未來世界的種種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