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方案庫

臺東縣大坡國小─池上美感走讀地圖

「池上」是柯文昌董事長推動「企業家回鄉共好」的起點,所以幾年來支持「台灣好基金會」辦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並開始討論如何讓藝術在池上更深的紮根,所以有了『池上藝術村』的構想心思激盪,同時也接受小鎮人情與步調的浸潤,以期共同完成藝術地方化的願景。因此老房子、閒置的地點、破舊的牆面及髒亂的角落,都變成一件件的藝術品;將廢置舊穀倉修整再利用成為「池上穀倉藝術館」,至今已有多位大師的作品在此展覽,成為藝術交流與藝術教育的平台藝術交流與藝術教育的平台。再加上池上大坡池的音樂推廣活動,讓池上隨時隨地散發著藝術的氣息。2019年的(漂鳥年的(漂鳥197197–縱谷大地藝術季縱谷大地藝術季))讓台東的自然與風土人情透過藝術家之眼,化作一件件雋永的藝術作品,讓池上除了伯朗大道之外又多了一個旅人們追尋的路線。對於池上的孩子而言,的孩子而言,再自然環境上,兒童身處稻米原鄉的四季風景中;在人文環境上,聽聞音樂季的各式活動表演;見識一件件融入日常生活的藝術作品,近幾年池上鄉觀光印象已塑造出稻米藝術文化之鄉的氛圍。池上有這麼。池上有這麼多的藝術美感場地及作品,學生卻沒有真正地去欣賞認識,加上本校從100學年度就開始藝術深耕–視覺藝術的課程教學,視覺藝術的課程教學,107、108年更進行美感跨領域實驗課程方案。所以。所以今年今年學校嘗試規劃跨領域課程與社會領域學校嘗試規劃跨領域課程與社會領域–認識家鄉單元課程結認識家鄉單元課程結合,經由各景點實地的踏查(自主行動),學生能,學生能了解了解家鄉的意義、欣賞以家鄉家鄉的意義、欣賞以家鄉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溝通互動),進而能關懷家鄉的景物和人文,陶冶愛鄉情壞,進而能關懷家鄉的景物和人文,陶冶愛鄉情壞(社會參與)。本課程方案以「美感」做為藝術學科和其他學科共有的概念,將語文領域、社會領域、綜合活動、資訊的學習與藝術領域產生連結。實施時透過美感元素、藝術媒介、藝術概念、藝術資源,與表現、鑑賞、實踐等藝術活動,活化、融整其他學科之教學。課程中讓學生藉由認識家鄉文化活動及各景點的踏查後,進行池上的美感走讀地圖製作,再結合聖誕節慶生會活動,讓學生向全校師生講解介紹,是一種體驗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學習者經由互動之體是一種體驗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學習者經由互動之體驗過程,如此驗過程,如此才能在未來進行學習遷移。課程掌握兼顧學生的經驗「關聯性」、目標與內容的「系統性」,以及教與學的「脈絡性」,才能為學生鋪陳有意義的學習旅程,將習得的概念應用於真實的情境之中。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