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方案庫

臺東縣臺東高中─北町風情畫

本校發展108課綱之際,由一群社會科教師規畫一門在地課程「寶桑踏查」,以臺東的歷史脈絡、地形景觀、人文風俗為課程主軸,探究臺東今昔與發展,課程主題涵括「寶桑探源」、「南島文化」、「清領時期寶桑」、「日治時期寶桑」及「現代的寶桑」等單元,此課程發展符應本校學生圖像「涵養在地關懷的情懷」並成為校訂必修課程之一。為使學生在汲取學科知識後能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於學生修習「寶桑踏查」課程同一學期規劃四門「微」課程(分別為「英文導覽」、「中文導覽」、「影片製作」及「影像配樂」),運用多元媒材進行藝術美感創作,祈使透過力行實踐的導覽、實作課程使學生獲致「帶得走的能力」,進而彰顯學習者全人發展,與總綱及本校學校願景「探索天賦與陶鑄品格的優質全人高中」相呼應。猶記得109學年度第一學期尚未開學,便與民權里余岱沅里長取得聯繫,群組教師即至北町踏查、共備及搜尋資料,嘗試以日治時期北町日式建築群(為全國少數保存完整之高等官、判任官舍及學校校長教職員宿舍群)為109學年度在地課程主題。學期初經由外部資源深入了解日式建築結構及空間,接著由校內教師講述日治時期歷史脈絡、北町建築群今昔,同時也把這個創意連結上曾是北町住民的台東女中退休教師楊老師,藉由他們的投入使課程在地化上有了根基,此舉不只內容上有斯土斯民的生活氣息,更能遠溯到更久遠的記憶。從教室走出來,回到「寶桑」的舞台讓「微歷史」再現,以音樂故事、音樂廣播劇、音樂小劇場等方式對歷史大扣問,以此獲得新的創新意義,也讓那塊土地繼續扮演辯證角色對應出過去、現在乃至於未來的想像。為增進學生製作作品的深度與廣度,特聘請知名紀錄片導演尚若白分享「電影概念」與「電影配樂」;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倘能將作品注入故事性,相信得以加深作品內涵,爰邀請台東大學兒文所王友輝教授到校帶領「學生編創引導:劇本創作的七個W」,這是臺東高中跨領域美感課程發展的初探。接續相同的主題,109-2學期預計將委請國立史前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帶領學生探究「殖民主義」對台灣人民經濟生活與文化的影響等議題。四門微課程的定位設定為「在地國際化」,建置適當的教育國際化環境,讓疫情影響國際交流的時刻,以課程國際化策略導入學校本位課程,不影響學生國際教育學習。職是,將在地文化以中文、英語甚至日語實務導覽的能力與素養,將踐履課程國際化的理念。臺東地貌豐富、文化多元具有獨特性,透過實務導覽課程及數位科技影音製作雙軌齊步,讓學生透過真實情境的歷程,使學生進行雙語國際教育體驗並增進國家文化認同。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