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方案庫

高雄市民族國中─雨聲藝創‧史舞探索

以人文教育為目標,跨域協作為橋樑,建構學生帶著走的「美感能力」。人文教育教育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具有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涵蓋了時間、空間與自我認識。時間為縱向發展軸,藉由與歷史對話理解不同時代人類的情感、知識、和觀點;空間則為橫向發展軸,藉由跨國跨文化的的多元人類社群來累積人文涵養;自我認識及對內在摸索,透過開發冰山以下的自我,把人性展現於生活中。
此外人文教育可透過知識、方法、精神三面向來看。知識意涵著所有學科都源自於人,都是為人類服務,所以皆是人文學科;方法就是因著不同研究對象的人群,而有了不同學門的產生;最後精神則是追求真、善、美,且務實、明理及善用知識。因此本方案以人文教育為目標,透過歷史脈絡、跨文化、及藝術與生活科技間的協作,對「人類」社會活動本質有所理解與關懷。
再者,美感能力主要期望就是期望學生能對生活有感、建構美感知能、產生美感公民意識等。歷程中更透過發現、探索、應用三階段來設計以生活為主題的美感課程。為符應上述課程的脈絡,此方案嘗試運用創意學習螺旋,想像(imagine)、創作設計(create)、玩樂(play)、分享(share)、思考(reflect)來進行課程設計,並以Mitchel Resnick(Media Lab教授)所提的讓學習像終身幼兒園一樣,透過學生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再創造」世界,透過再創造瞭解事物。
此方案以音樂為出發,「雨聲管」為媒介,透過生活情境的連結,進而實作雨聲管,並結合戲劇與配樂的展演呈現,讓思考看得見,並能在引導下縱整學生對人類社群活動的理解與關懷。期待以創意學習螺旋的課程設計脈絡,建構學生美感能力,在協作課程歷史、生活科技及音樂與表演的跨域下,風學生之人文素養。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