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資源

【課程精華】桃園市慈文國民小學─變色傳說

「藝術聯覺」(Synesthesia in art)一詞包含在視覺音樂化、音樂視覺化等,探討的是感官的同時運作,例如視覺與聽覺。在聯覺的探討上,藝術觀點已流傳久遠,和現代神經科學上的聯覺既有類同亦有鴻溝。神經科學將聯覺定義為:在缺乏該類感官刺激下,激發的感知經驗;藝術領域則大多將其定義為:對二或多個刺激,自發性的感知為單一個完形的經驗(Campen,2009)。教師群們針對藝術聯覺是否可以被教學?亦或被啟發?做討論,比如近年興起對過往藝術家康丁斯基及斯克里亞賓(Scriabin)神經聯覺的討論。教師群們討論延伸至對教師“藝術教學”的探討,究竟教師在藝術教學的角色為何?部分伙伴認為聯覺不可教、無法教,但討論後卻覺得可以啟發,可以培養,如何培養與啟發呢? 團隊們決定從環境的察覺開始,透過一連串的體驗與實踐反覆,連結創新的契機,再反思綜觀歷程。課程建構在對於色彩聯覺的感知啟發,進而聯結到色彩與自身的探究。 課程設計從觀察辨識校園生活中的大自然顏色探索開始,從探索植物不同的色調,去感覺環境中的色彩,從採集顏色到觀察變色,從變色的紀錄中理解自然變色奧妙的原理,藉由粹取自然中的顏色結合食安議題,走入變色美的世界,運用美的原理整合所知所感,應用到生活中。藉由聯結色彩與自我的關係,強調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兩者存在著某些關聯且互相影響,卻沒有左右對方。透過藝術的途逕,意識到自我的反身性,在模擬的故事編撰中,發覺信念的存在可以改變現實。藉由課程的進行,學生強化自己的感受,了解自我的喜好及風格,發現自我的形象、個性的特質。從了解自我到認同自我,找尋適合的方式發展及彰顯自我,並從中找到自我的價值與定位,培養自我表達的能力及美感的敏銳度。

相關文章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