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資源

【課程精華】桃園市光明國小─美好城市,我思我詩

本計畫繼續延續109學年上學期的跨域美感計畫,學生從建設美好城市的命題中,藉由課程鷹架而建築模型製作,將形於外的「想像的美好都市」予以實現。在孩子發展的過程,團隊發現學生的「想像」往往流於自我意識的展現;在天馬行空的展現中,忽略了真實世界裡,因為群體各有立場,期盼不同而形成的各說各話。 於是本學期重新思考如何進行課程,讓孩子能先藉由【探索】,從學科特質,學習以不同表現形式,對於理想中城市的議題,扮演不同立場的角色,以不同的立場發聲,期盼這個過程能產生【對話】之各種可能,在對話過程中,試圖理解、說服、被說服,而產生【同理】關乎環境友善以及永續議題,沒有「最好」的答案,而是不斷追求「更好」的體會與實踐。 計畫課程以『美好城市』為主題,並且融入『我思我詩』的議題學習部分,著重於城市的內在探索,情感珍視及問題改善,經由多層次的活動與創作過程,期待學生展現出真正具有生命力量的未來公民生活。 第一階段,課程先進行「探索」的階段。在各學科本質中,試圖找尋各種不同展現美好城市的能力。在語文領域中,先從學生的生活觀察,引領學生感受抽象的語詞「春」,以一句具體描述,一句內在抒發的「兩行詩」文句,在處理抽象如同「春」的外在與內在狀態。進而出發從校園中的環境改變,到居住的城市,皆能以兩行詩的語言工具,進行展現。在「表演藝術」領域中,學生體驗從遊戲中,嘗試對於身體、聲音進行探索,進而能對於城市議題,以身體展現不同都市樣貌與思考。「視覺藝術」則以模型展現之技巧,逐步推進模型之具體呈現,以及過程對於人性需求的不斷反思,而展現關乎美好城市之擘劃。 第二階段,課程將啟動孩子「對話」更大的矛盾。當我們談論到永續議題,環保似乎永遠是完勝的唯一答案,但在真實世界當中,當經濟帶來人類發展之紅利,人們舒適在當代文明且進步的城市生活中,當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與生態環境需要的保護,二者之間互相面臨衝突時,兩難的選擇學生是否有所感受。公民不是一個形式的或抽象的概念,透過問題解決方案的找尋、討論、溝通互動、公共的對話,得到問題平衡的方法,或是能表達期望改變城市的訴求與想法,公民素養的形成與社會責任的思考,皆是此階段課程的重要目標。故在「社會」課程中,以在地「煉油廠是否搬遷」作為辯證的議題,孩子分別以不同立場角色,以其立場之觀點,進行辯論與對話,期盼能藉此暢所欲言地思考關乎美好城市議題,自我的立場以及渴望又是什麼? 第三階段,課程計畫收尾,進入公民社會「同理」之重塑階段。課程在第二階段對話過後,學生內在已經充斥著滿載正面與反面、想像與真實、信仰與禁忌、經濟與環保、個人與群體之矛盾想法,再次回到各個學科現場,重新面對自我,學生以不同學科特質的展現方式,美好城市的主題,能重新再予以呈現。期盼這次的展現,能發現學生有別於過往一言堂知道答案就算,而是藉由城市議題思考的操作中,在「選擇或抉擇」中,能蘊含多層次的思考面向,而產生以「同理」為基礎,最求更好之公民素養,期盼學生能對於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群的平衡關係有所體會,也種下每個公民的聲音都需要被正視的種子,期盼孩子能積極地,產生公民對於公共的參與,皆有助於具備與實踐公民意識,未來追求共同目標的生活方式而努力。 「美好城市」不能僅僅具有「美感」,更需要透過具有公民意識的公民生活來演繹出心目中的璀璨城市,此學期的「我思我詩」即是以此為理念進行課程設計,學生具有可以對議題做出正確選擇的智慧與能力的理性,這樣的判斷及採取的行動方能真正實現美好的城市發展願景。

相關文章

Buy now